清晨的丰庄北路,油条香与海鲜味在晨雾中交织,商户们麻利地张罗生意,居民们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穿透嘈杂……这是真新街道第二街区跳动的脉搏,更是基层治理智慧的试炼场。第二街区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一条秩序与温度并重的治理新路径。
初到街区时,商户们对党支部的工作并不理解。第二街区党支部书记白国薇带领团队以“新邻居”的身份逐户走访,在配送站点唠家常,在商户店里记诉求。她还创新运用“3X”工作法——通过询问群众的“心情、心事、兴趣”,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并将这些信息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中。基于走访结果,党支部设计了“随行服务加油站”,在街区开展政策宣传、技能培训等活动,同时推动商户实现“自鉴、共洁、联进”的“3J”目标。渐渐地,“街区是一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信任建立起来后,党支部着手解决困扰街区多年的难题。丰庄北路375弄农贸市场原先矛盾频发,商户抱怨“一米线”挤压生存空间,居民投诉占道拥堵影响出行。面对两难困境,第二街区党支部搭建起多元协商平台,邀请人大代表、商户代表、职能部门围坐一堂,在反复磋商中寻找平衡点。最终,商户们不仅理解了政策,还主动提出停车管理和通道优化的方案,实现了从“对立”到“合作”的转变。
针对商户反映强烈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和屡禁不止的“飞线充电”问题,党支部创新建立了“诉求直通车”机制。商户通过微信群随时反映问题,执法队员同步普法释疑,党支部统筹协调解决。白国薇带领团队踏勘充电设施点位,撰写《丰庄路非机动车充电设施建设方案》,最终推动建成了智能充电站。此外,党支部还构建“人大代表+网格”体系,通过议事协商会推动拖车噪声、沿街停车等问题的解决。代表们提出的夜间巡逻、错峰停车等建议,既回应了居民诉求,也兼顾了商户利益,让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新兴领域党建绝非空中楼阁,当党建红线将执法力量、商户需求、居民期盼有机串联,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终将蜕变为充满温情的“最美一公里”。未来,真新街道第二街区党支部将不断推动街区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心心相融,新兴向荣”的美好愿景。 记者 钱依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