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旭光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是20岁出头的毛糙小伙。因为在中学中得过金石书法大师王劲父老师指点鼓励,剪个双喜图案实在是毛毛雨,只要人家隔夜告诉我需要多少张,第二天我一定将大大小小各类喜字,配合上鲤鱼跳龙门、年年有鱼、喜鹊闹春等吉祥物的图案,贴遍箱子和脚桶、马桶,报酬是一斤什锦糖。1991年我在德国柏林银行考察时,参加国际部一对新人婚礼。空手参加不是中国人的习惯,我临时找出一对红木筷子,又用红色包装纸剪了一张喜鹊闹春的双喜,制造了婚礼的小高潮。也算是技不压身,平时无从说起,关键时刻露了一手。
这次我的散文集需要插图,网上找了几位价格和风格都谈不拢。朋友的建议是你自己来画。我想不如用剪纸形式,懂的人少,容易讨巧。我以为既然是剪纸,必须全部用剪刀,用刻刀那叫刻纸,那太容易了,有碍剪刀手的尊严。传统上剪纸有南北流派,北方流派以人物、动物、生活场景入画,又有壁画、砖刻、门神、年画的传承,古拙生动。南方流派以花鸟植物入图为多,兼收了现代绘画的形状结构特点,其中以王子淦大师的雄鸡和青蛙为典型代表。为此我从王大师的哲嗣、非遗继承人王建中先生那讨教偷学到不少。
花了三个月,终于完成了散文集的十几幅插图,为《木心在高桥》配图:礼帽、深邃的大眼、左眼边的痣,“司的克”一样不少。采取正面对称、素描剪法,二稿完成。微博中先试发,赞者如潮。由此手痒一发不能罢手,突然起意剪个马云。他是商界首席语霸,脸型特征明显。我以对称造型,用白描的传统剪法,突出其颧骨的特征;又设计在他脸庞左右,双手各持一个话筒,表示他是商界语霸。马哥喜欢领结,我就将小领结上的图案以“孔方兄”装饰。主题:大佬话多,说的无非是钱。当然,我准备装裱后送他一张。
个人倾向于创意剪纸,题材自由,构图自由,用传统刀法配合,将现代社会各种标志性元素引入,可以让平面构图,阴阳两色的剪纸形式,赋于更多夸张和变化。我根据木心诗“从前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的诗文,将一位低眉沉思的姑娘秀美的脸,对称分布在一扇门的两侧,门上挂着一把鱼作底板的挂锁。头发用树叶代替,完全符合中国剪纸传统;而将一张脸分布在两边,则完全是西方抽象派的风格。这种混搭,反而使画面焕然一新。所谓只有笨的画匠,没有笨的花。呵呵,剪纸是瞬间感受的艺术,可以像漫画一样,不必太讲究比例关系。
剪纸有种“细不得,断不起”娇嫩气质,对细部下剪非常困难,所以每每剪眼都是考验;为此先从剪眼、鼻、嘴和脸廓下手,避免前功尽弃;而画图,画龙点睛是最后的活。“断不起”是说剪纸必须各部分是连接一起的,不慎剪断,只能丢掉,无论是对剪、叠剪、局部对称性裁剪,每一剪都要有全局观念。不到最后一刀,展开所有的折叠、将作品压在玻璃板下,你是不可能知道整体韵味的。像是揭开锅盖,发现蒸了一锅好馒头!所以,剪纸属于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