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天气好心情好 大有科学道理 今冬雨日47天,逼近申城历史极值
第4版:要闻 2019-02-27

天气好心情好 大有科学道理

——专家谈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

阴雨连绵的冬日 医院病人增加了

天气会影响情绪吗?古人“伤春悲秋”是否有科学依据?申城连绵阴雨,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明显感到门诊病人增加了,而心理学家也肯定了环境对情绪的影响。

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副主任、主任医师王勇博士分享了一组研究数据:1982年-1983年的“厄尔尼诺”带来了极端天气,全球抑郁症新增10万例,精神疾病发病率上升8%。而今冬申城阴雨连绵,王勇医生也明显感到门诊病人增加了,许多患者反映近日乏力倦怠,精神疾病症状容易波动。“这也正好说明天气、季节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从临床看,春季精神分裂、躁狂症发作较多,秋冬季抑郁症明显增多。还有一种季节性情感障碍,由于冬季光照少、天气寒冷导致早上睡懒觉不愿出门,再加上室内密闭缺氧,容易引起抑郁、夜间失眠和生物节律紊乱。”

“人体5-羟色胺、褪黑素和皮质醇激素,都会通过生物钟的调节影响情绪和睡眠,而生物钟则对光照、天气等环境因素十分‘敏感’。”王勇医生进一步解释,“白天的光照,能通过生物钟抑制大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改善情绪和睡眠。而褪黑素通常在晚上11时至凌晨1时达到分泌高峰,如果连续阴天或日照时间短,就容易导致褪黑素分泌增多,造成生物节律紊乱,引发抑郁。因此抑郁症在冬季、北欧地区更高发。”

王勇说,5-羟色胺是与情绪、睡眠相关的重要神经递质,它与褪黑素在体内需要保持平衡,褪黑素增多导致5-羟色胺减少,而抑郁症发病机制中最经典的假说,就是由于5-羟色胺减少所致。此外,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皮质醇增多,也会导致抑郁和深睡眠减少。

根据神经心理学 环境影响人情绪

从神经心理学角度看,环境会为人的情绪“抹上底色”。“生活在大气中的人,就像离不开水的鱼,气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都会对人产生身心影响。”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教授贺岭峰解释,“这种影响是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变化。人的深层情绪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相互拮抗、交替的过程,这是所有情绪的‘底色’。因此有时候并没有发生特别的事,人却感到莫名烦闷、着急。”

“另一方面,人类在丛林生活时期,天气、光线能见度直接影响生存,尽管当下已经没有丛林时期那样的直接关联,但这种影响沉淀在进化过程中。”贺教授说,这种情绪底色未必“发作”,但正因它们存在,在遇到外在刺激时更容易唤醒或激发情绪。

贺教授还分享了一个有关温度影响心情的实验——研究者统计持握热咖啡和冷咖啡的不同面试者对面试官热情度评价,结果发现拿过热咖啡的面试者认为面试官更热情,而拿过冷咖啡的则觉得面试官很冷淡。

规律生活和运动 给人带来好心情

那么,如何让心情能够“阴转晴”?王勇医生建议,应学会主动调节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例如晨起出门,找空气好、环境好的地方散散步,增加室外运动,用色彩鲜艳的服饰打扮自己,用绿色植物改善室内空气,用日光灯照射光照不足,或者参加各种交际活动都能够带来好心情。而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能改善情绪,抑郁和失眠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的,还是需要及时就医,积极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贺岭峰教授也提到运动和光照的作用——运动能让身体体温变高、血流加速,让身体分泌更多快乐激素“内啡肽”。实验证明,当达到7000-20000勒克斯的光照,就能够改善抑郁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建议抑郁症患者多晒太阳。此外,他认为“吃些甜食”也是“愉快”的方式,“对甜食偏好则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糖是人体能量的来源,血糖浓度升高,心情就好。有一个美国心理学实验很有意思,心理学家统计美国保释官在一天中审批通过保释的概率,发现跟血糖浓度有关,午饭之前通过率更低,吃饱之后更宽容。”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