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听力障碍伴内耳畸形的2岁男孩多多(化名)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成功接受人工听觉脑干植入术后一月,昨天开机成功,发出令人惊喜的哭喊声!这是九院吴皓教授团队实施的我国首例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人工听觉脑干植入术。今天上午的听力测试显示,多多的听力重建成功。
多多1月初来九院耳鼻咽喉科就诊,自幼听力差(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言语未发育。家长希望为他重建听力,辗转了国内多家医院,但是由于多多存在双侧耳蜗及双侧听神经未发育,属于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症,因此被认为听力重建希望渺茫。九院听力中心对他进行检查评估后,认为他可以进行“人工听觉脑干植入”。
1月24日,吴皓教授团队为多多实施了我国首例儿童人工听觉脑干植入术。术中,电极顺利植入脑干耳蜗核,术后恢复良好。昨天,多多在监护下进行植入体开机及调试,听觉电流发电位检测显示,多多对听觉反应良好,后期将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等序列治疗。
听觉植入是近30年来医学进步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包括耳蜗植入、中耳声桥植入、骨锚式助听器植入、骨桥植入、脑干植入等。听觉脑干植入是将听觉植入装置直接植入脑干的耳蜗核,外界声音将绕过人的耳蜗和听神经传导,直接到达脑干,刺激后耳蜗核不同的感受神经元所产生听觉神经冲动,并进行信号处理及编码,经中枢到达大脑皮层,产生有意义的听觉。由于手术操作的区域、电极植入的部位位于脑干,脑干是调控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对手术技术、神经监测的要求非常高。假如应该刺激耳蜗核的电信号被其他中枢错误接收,就可能引发相应的生命活动紊乱,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如何将电极装置精确地植入脑干耳蜗核是一项巨大的外科挑战,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中心才能开展该项技术。通讯员 徐英 本报记者 左妍
相|关|链|接
先天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2002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全国筛查率现约为77.4%,本市为98%。其中约有92%的先天性耳聋患儿可获得及时干预并在康复训练后,语言和智力发育能达到正常水平,但仍有8%先天性耳聋患者由于耳蜗或听神经发育或病变问题,无法植入人工耳蜗或人工耳蜗效果差。所幸,科学的探索始终在前进,在人工听觉植入装置的研究中,一种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案——听觉脑干植入技术的开展,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