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荷间雨(外一首) 香茗 澳门老街(水彩画) 小朋友的观察力 乡愁 那一声叮嘱 “心织”和“舌耕” 写在吴长邺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
第16版:夜光杯 2019-05-08

写在吴长邺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

虞咏霖

搬家时,旧信札处理或遗失不少,而与吴老相关的有心留下了,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合同、授权委托书、纪念封,以及自1997年至2007年间的许多书画展请柬,甚至一些旧报纸。

有幸与吴长邺先生相识是在1993年,吴老的长子吴超东瀛学成归国后有志在家乡安吉投资实业,法律方面受到我些许帮助,由此吴老知道了“虞律师”。与吴老真正交往始于1997年,那年有人登报声称其拥有一方吴昌硕篆刻的“大吉羊”印章,随即利用媒体大肆炒作,并以该“天下第一章”牟利,一个钤印收费上千元。消息一出即引发吴昌硕后人的质疑与愤慨,经鉴定认为此印章为赝品,决定聘请律师通过司法救济途径维权,此举得到上海吴昌硕文化艺术研究协会的支持。出于保护文化艺术的纯洁性以及维护艺术家正当权益的一份责任与担当,我毅然接受了此案。其间,对案件的调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找到操刀刻章人更非易事。在超兄的协助下,几经奔波调查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锁定了假冒印章“出炉”的基本事实,并拜访了程十发、钱君匋、曹简楼、曹用平、王公助、高式熊以及协会领导等沪上大家,邀请部分知名艺术家和新闻媒体在律所研讨座谈,最终得出了与之前鉴定结果完全相同的结论。嗣后,我经吴老和超兄授权在报刊上发表律师声明,《新民晚报》也刊登了题为《本市金石界学者、专家发表见解“大吉羊”是伪劣假冒印章》的记者专题报道。由于证据确凿,社会舆论一边倒地谴责造假,尤其在我的律师声明甫一发表,造假者便销声匿迹、偃旗息鼓,再不敢招摇过市。一枚赝品“大吉羊”没让造假者牟取暴利的企图得逞,倒萌发了我与吴老间的忘年交友谊,成为我叩开艺术殿堂大门的“敲门砖”,使我能够有幸近距离接触吴老和那么多文化艺术界的精英翘楚。

吴老名志源、字长邺,祖籍浙江安吉,生于1920年6月,为西泠印社首任会长、我国近代史上以诗、书、画、印四绝称雄一世的宗师吴昌硕之幼孙。吴老能书擅画,毕其一生以继承并弘扬吴昌硕文化艺术为已任,与父亲吴东迈及家人将吴昌硕仅存世一枚的篆而未刻印、田黄印章及其他家藏珍品捐赠给西泠印社,又数次将吴昌硕与海上诸名家作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以及在安吉、余杭、昌硕先生故居鄣吴村等地的吴昌硕纪念馆。1990年创设的上海吴昌硕文化艺术研究协会和2010年迁至沪上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吴老无一不是倾其心力。吴老在长子书法家吴超、幼子画家吴越兄弟俩陪同下多次赴日本办展讲学,传播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吴昌硕艺术。《我的祖父吴昌硕》一书扉页上,吴老题写“虞咏霖大律师惠存,吴长邺赠”的墨香至今犹存,这本以中日双语发行的书籍已成为后人研究吴昌硕艺术的重要学术资料。我与吴老之间的话题很广。吴家在“文革”初期因系吴昌硕后人被猝不及防抄家两天两夜,家藏字画被毁十之八九。当时吴老被错划成“反革命”,家中每人仅10元生活费。“文革”前废品回收站收废纸是7分钱一斤,后随着破“四旧”抄家降到1分钱一斤。为补贴家用,吴老无奈将抄家时被毁坏的字画书籍,由吴超兄妹在雁荡路废品回收站排了两天队,过秤六百余斤,得款六元九角。历史上沉重一页早已翻过,但在言谈中,却看不到吴老过多的哀怨,豁达乐观和对艺术的眷恋始终是吴老的最爱:“要学习昌硕大师的为人,仁厚待人,宽厚待人,厚实求艺,厚积薄发,不图虚名,不浮躁。”2006年我有幸成为韩天衡先生的豆庐入室弟子时,吴老虽未能参加我的拜师仪式,但仍不忘谆谆教诲,嘱咐我要让自己先修炼得“厚重”起来,“这样侬笔下的作品自然会得醇厚,会有意境、有韵味”!还曾聊到闸北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解放后的门牌号为山西北路457弄12号)吴昌硕故居,吴老的出生地。1913年吴昌硕70岁时迁居此处,1927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六)吴昌硕在此悄然逝世,享年八十四寿。而最后的十四个春秋,实为昌硕先生的重墨浓彩,标志着昌硕先生艺术上新的里程碑。我记得吴老谈话时眼里的泪花,体会到一位古稀老人内心深处的希翼。现可告慰吴老的是,闸北、静安两区合并后,故居改建成纪念馆的美好愿望已指日可待。

吴老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2006年始我有幸担任该馆的常年法律顾问,也是吴老与他的同门师弟,我的另一位忘年交好友曹用平馆员共同“保媒”的成果。关心馆员成了我的份内之事,我成了老艺术家们在法律上保驾护航的“法师”,自然也是生活中的“小朋友”。一次,我带了水果去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探望正在养病的吴老。走进病房就见吴老正坐在高高的床沿上和超兄闲聊。看到我带的香蕉,超兄紧张起来,马上告劝吴老香蕉吃了血糖会高。但没料到吴老一面让我坐在他身旁,一面仰起脸认真地听着超兄唠叨,却伸手笃悠悠地掰下一根香蕉,慢条斯理、不由分说品尝起来,而且两条腿在床沿悬空着晃来荡去,那份“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调皮满足神态,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惬意暖心。

2009年12月16日,我崇敬的吴老到天国办展论艺去了,享年九十高寿。以往的每年正月初一大清早,我总是头一个来到南昌路50弄2号三楼吴老家拜年,如今人去楼空难免惆怅。令人欣慰的是,这里现已改建为保持当年原貌的吴老纪念旧居,朴实高洁,可供人们瞻仰学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