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关税有利”?在已宣布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对华极限施压的同时,美国政府抛出了如此论调,称加征的关税大部分将由中方承担。但美国民间的反应却结结实实打了特朗普政府的脸。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媒体、多个行业协会、咨询机构好好算了一笔账,一次又一次对华加税将最终让美国人感受到剧痛。13日,美国股市也用暴跌来作答,就在中国当天公布对美反制措施后,美股市值瞬间蒸发1.2万亿美元。
美国民众是“受害者”
在中方公布对美国加税的反制措施之后,美股经历了“黑色星期一”,用跌幅证明了疼的程度,帮美国民众“戳破”了华盛顿的谎言。
事实上,上个周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在《福克斯周日新闻》中,面对名嘴小华莱士的连连追问,本想给美国民众传递的“信心”变成了“糟心”的消息。他对小华莱士有关美国消费者将最终承受加税带来的负担的说法表示认同:“是的,某种程度上是的。我不会否认这一点。”
对华加征关税究竟会让美国人多疼?
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高级副会长戴维·弗伦奇表示,加征关税就是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征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称,尽管特朗普政府避开了对大多数消费类电子产品征税,美国消费者可能对加征关税带来的痛苦感受不太明显,但如果美国无法和中国就贸易问题达成一致,那么情况可能发生改变,因为在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清单中,“四分之一是消费品”。“关税是对进口特定商品的企业征税,也就是说,一旦产品抵达美国,进口商就必须为此支付25%的关税”。正如小华莱士的分析,这些多出的费用最终都将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最近一些研究报告也指出,到2018年底,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每个月因为政府加征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要多花30亿美元。而如果对剩余全部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并考虑到相应的中国对美反制措施,那么普通的美国四口之家每年将损失2300美元。
靠不住的美国“国货”
也许有美国人会“搬”出特朗普总统的“建议”,索性避开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支持美国“国货”。毕竟特朗普说过,希望美国企业回到美国,在本土展开生产。但CNN也指出了一个“残忍”的现实,习惯了多年的全球化生产以后,许多美国企业主表示美国国内工厂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生产需求。
牛津经济研究院首席美国经济学家格雷格·达科13日表示,鉴于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种类和规模,“找到替代品,至少是立即可用的替代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照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高级经济学家罗贝特·斯科特的说法,一些行业在美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可以买不用支付关税的美国货的说法是错误的”。美国化学品制造商及附属企业协会会长詹妮弗·阿布里尔正在为美国化工企业的生产犯愁,因为“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都在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清单里,而它们无法从中国以外的地方获得”。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