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老人的生活区,老人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本版摄影 何慧康
首席记者
王蔚
在申城的养老院、日间照护点,竟然还活跃着一支送教上门的教师队伍。他们把课堂搬进老人的生活区,让老人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来自市教委的最新消息,截至目前,上海共建有471个养教结合学习点,其中的187个已建成标准化学习点。
上海首创的养老与教育相结合模式,提升了住养老人的生活品质,为无法走进课堂或社区活动点的老人们提供了教育服务,既丰富了住养老人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了高龄老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价值。上海在发展积极养老、文化养老和快乐养老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1
“好学员”伴课表生活
预约上午10点钟的采访,老人9点多就等着了。而且还准备了答问提纲,写了满满一张纸。胡俊求,1923年生人,扬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的大夏大学。她记得很清楚:“我最先读的是商学院的银行专业,我们那个院长是个外国人,讲一口英语,我英语比较差,和家人商量后就换到了法学院的经济学系。”
胡老太太96岁,生活在徐汇区斜土街道敬老院里,退休前是原卢湾区副食品公司业余学校的教员。“那时,淮海路上许多商店的经理都是我的学生,我教三角、几何、代数,他们当干部的要补初中文凭。”她说。
老人摊开一叠奖状,2015年至2018年连续四年获得“好学员”光荣称号,2015年还被评为院里的文明老人。她说的“好学员”,是指本市正在一些养老机构、日间照护点推行的养教结合学习点评选出的学习达人。胡老太可不简单呢,她还是个写诗能手。“我不搓麻将,倒不是肉痛输钱,而是不能坐得时间太长。钱对我来说已经没啥作用了。”她说,“你看,这张课程表一直放在我的枕头边上,这就是我每天的盼头。上午9点半到10点半一节课,下午3点到4点一节课。周一上午是沪剧,下午是时政;周二上午是电视远程教育,下午是健康与卫生;周三上午是手工,下午是心灵鸡汤;周四上午是医疗咨询,下午是茶道;周五上午是唱歌。双休日没课。我不太喜欢沪剧,就这堂课我参加得少,其他课我都是全勤的。”
“前几年她一直是班长,去年才退。”斜土街道敬老院办公室主任何惠康说,“我们院里的养教结合项目已经被评为标准化学习点。本着养中有教、以教助养、寓教于乐、乐学颐养的办学宗旨,目前我院有住养老人69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31人,自理、半自理老人38人,参与学习活动的老人达到33人,占自理、半自理老人的86.8%,其中,最高年龄的老人为96岁,最小年龄是一位57岁的残疾人,平均年龄85.9岁。为了满足住养老人学习的要求,我们积极与斜土街道社区学校沟通,社区学校领导对我院养教结合工作也非常重视,认真选派了5位热心老年教育且有爱心、有教学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师来院里上课,其中有在职的也有退休的专业教师。同时,根据开设的课程,我们院里自己也配备了6位工作人员分别担任茶道课、心灵鸡汤等课的教学和辅导工作。”
2
建立标准化学习点
有专用教室,还要有多媒体视听教室;要安排相对固定的课程,还要有一支专兼职的师资队伍;老年人的听课出勤率要达标,还要认真做好听课反馈。何惠康介绍,这就是标准化养教结合学习点的基本要求。“不过,许多老年人也有‘苦恼’,就是放寒暑假是要停课的,天太冷、天太热,都不能让高龄老人频繁有活动。这时,老人们就会觉得特别没劲,特别想念上课,想念老师。”何惠康说,徐汇区教育局和民政局对养教结合工作非常重视,敬老院里对评选出的“好学员”都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还会举行汇报演出等,展示老年学员的学习成果呢。
常有高龄老人说自己是“三等公民”,自嘲每天是“等吃、等睡、等死”。自从有了养教结合学习点后,许多老人开心地说,现在也是“三等”,只不过是每天等老师来、等上课时间到、等同学一起交流。
据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学红介绍,本市将普遍开展养教结合工作,在全市养老机构中新增100个养教结合学习点、100个标准化学习点,探索开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养教结合工作,把养教结合工作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延伸。随着养教结合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申报养教结合学习点的养老机构,在为住养、日托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努力挖潜开发自身教育资源,让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乐”。
为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养教结合工作,宝山区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各街镇老年学校对学习点进行师资配送、课程配送和管理指导。长宁区建立了由社区老年学校或周边优质教育机构资源输入养老机构的工作机制,专为住养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订单式教育服务,比如,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养教结合学习点,将老年教育对象分为长者照护类、日间照料类和居家养老类,针对不同对象的需求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服务。金山区漕泾镇敬老院学习点根据住养老人年龄大、文化低的特点,从服务能力、学习资源、教学活动、实践成效等四个方面,把养与教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开发更多“适老”课程
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社说,本市已出台养老机构养教结合标准化学习点建设的指导标准,其中的一级指标有服务能力、学习资源、教学活动、实践成效等四项,二级指标包括了服务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院舍条件、教学设施、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规范、成果展示、特色明显、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例如,对于课程设置,指导标准要求有符合养老对象需求的学习科目不少于3门,每周学习一次,学员相对稳定。对于教学规范,要求有教材或资料、有班级日志,包括学员名册、教学计划、学习记录和小结等。对于满意度,则提出机构住养老人参与学习比例占自理、半自理人数的50%以上,学员对机构养教结合的满意度达80%以上。
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本市在大力推行养教结合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各方协力解决。比如,目前民政部门对养老机构的考核中无“教育”(或教育延伸类项目)的指标要求,这就使得一部分养老机构对开展养教结合的积极性不太高。
民政是阵地,教育是内容。在养老院、日间照护中心等属于民政部门行政管辖范围内开展养教结合工作送教上门,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育与民政的合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起养教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发展性评价机制。
此外,推进养教结合亟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养教结合资源配送方式。如何扩大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如何让老年教育课程资源得以更大范围的共享,都是当今养教结合需要破除的瓶颈问题。张社提出,有必要建立起教育与民政之间的合作机制;有必要加强专职、兼职、志愿者师资培训,明确管理规范;有必要结合高龄住养老人特点,开发更多“适老”课程,完善老年教育课程资源体系;有必要建立起包括课程、教材等方面的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可考虑将幼儿园课程复制借鉴到养老院及日间照护中心,多在愉悦性上下功夫,在趣味性上做文章,在多样性上挖潜力,加快培育特色课程并加以推广。
引进专业机构服务老年教育
为提升住养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学习质量,本市正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社会机构加强养老机构的运行管理。一批专业机构的引进,对养老机构开展养教结合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住养老人的教学活动更加规范有序。
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为养教结合学习点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他们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并由社区学校为教学、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等提供支持和协助。该中心以需求导向配置软硬件资源,完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养教结合学习点载体建设,街道为中心专门配置了养教结合多功能室,投入30多万元配备了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白板、音响、多媒体视听设备等,并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购买了一批“适老性”的课桌和座椅,确保老年人在学习过程中安全、舒适。为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样需求,该中心还将服务的老年人群体划分为长者照护类、日间照料类和居家养老等三类,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服务。针对住宿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之家的长者照护类老年人,中心提供的则是“以养为主、以教为辅”的服务。
松江区石湖荡镇敬老院在社区老年学校“健康荡里行”教育项目的支持下,中医养生类课程被送进敬老院。谷阳医院的特聘养生专家围绕“四季养生”主题,为敬老院里的住养老人提供养生教育培训活动,而且还签订协议,预留一位专家医生的电话,方便老年人的咨询。一年来,养生课堂深受老年人喜爱,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当老年人发生伤病时,还可以咨询医生或者让医生课上问诊。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