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虹桥艺术中心 唱出心中最美的歌 在这里,我又学会一门新手艺
第15版:文体新闻/文娱 2019-05-30

唱出心中最美的歌

——记文华表演奖得主陈素琴

陈素琴(右二)在《太行娘亲》中主办方供图

“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的上党梆子,虽然只是山西的一个小剧种,却拥有大情怀。”昨今两晚,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剧目在虹桥艺术中心上演。在剧中饰演“赵氏”、刚刚摘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的陈素琴,昨日无限深情地谈起这部戏以及上党梆子——这曲她心中最美的歌。

早在去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时,《太行娘亲》的上演就让不少观众热泪盈眶,陈素琴饰演的“赵氏”,以自己和孙儿性命护下八路军遗孤和全村人。凭借精湛的人物刻画和感人肺腑的表演,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剧种和表演者陈素琴。尤其是当这个最初只顾小家的平凡的娘亲决心舍生取义,用一腔真情唱出的“纵有霹雳当头炸,炸不尽,天下百姓护犊的娘!”,观众席里爆发的掌声,真切地反映着人们的心声。

都说看过陈素琴演戏的人,很难不被她打动。这源自多年舞台摸爬滚打练就的功底,但更源自她对所饰演的每个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拿捏。她的戏动人,在于表里如一,将自己彻底地融入人物中,唱出的是一腔真情;而演《太行娘亲》则更甚,因为一份血脉中,原本就流淌着的红色基因。

陈素琴1972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的一个贫困人家,她是太行山的人,流着太行山的血。从小热爱戏曲的她,12岁考入山西省高平艺校,主攻旦角,兼及青衣,毕业后很快在舞台上崭露头角。2002年,上党梆子《陈圆圆》《杀妻》晋京展演,陈素琴凭借精湛的演技蟾宫折桂,摘取了当年的戏曲梅花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西沟女儿》中的申纪兰、《太行娘亲》中的赵氏,让她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绽放出夺目光彩。

很多人说,陈素琴是为戏而生的,此话不假。视戏如命的她,只要能站在舞台上,便什么病也没有了,无论是排新戏还是下乡演出,她都甘之如饴。

两年来,《太行娘亲》演出约130场,舞台上“赵氏”的角色不断完善。陈素琴说这是自我加压的成果。“我想塑造一个特殊的母亲形象,因此为人物呈现做了很多设计。按理说,赵氏40岁了,应该是青衣,但是她性格泼辣,所以又加了些老旦、彩旦、花旦的色彩,不同行当的综合呈现,可以让观众耳目一新。”

作为地市级院团,被山西这样一个戏曲大省推荐参评文华奖,这对《太行娘亲》来说很不容易。此番获评文华表演奖,让陈素琴对自己深爱的剧种信心倍增:“我们长年在田间地头、沟沟壑壑里为老百姓演出,收获的是最真诚的掌声和喝彩。而如今,我们的地方剧种又登上大雅之堂,获得专家和城市观众的认可,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鼓舞。”

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链接>>>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虽名梆子,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簧)五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这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末。尽管是古老的小剧种,但汲取了太行山的精神气魄,上党梆子的戏听来让人热血澎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