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中国首饰绽放纽约设计周
第20版:创见 2019-07-10

中国首饰绽放纽约设计周

设计张力源于传统文化

以设计思维来凝结和激活社群,这是在世界创意舞台上闪光的中国设计师的智慧

尽管设计的灵感来源、材质、设计手法和语汇各有不同,这些设计师的作品都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文化的认同

◆ 陈 琳

一年一度的纽约设计周于近日落幕,但展览上由中国设计师带来的优秀首饰设计作品,却仍然受到设计同行、知名学者以及媒体、观众的热议。

在这场吸引了全球数十万参与者、设计师和观众,美国本土最具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活动上,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简称同济设创学院),与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普瑞特艺术学院、法国国立设计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等十所国际知名高校携作品共同亮相于“想要的设计”展区。

其中,同济设创学院以“从时尚界到新社群”为主题,以时尚为背景,新社群为概念,联合展出了13位优秀中国设计师的39件首饰设计作品,吸引了全场参与者的目光。

这些精选的首饰作品异彩纷呈,各有千秋,既传达设计的美感,又蕴含人文的情怀,在方寸之间以多维度展现出中国原创设计的力量,一种基于共同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归属感,并能持续产生互动的力量。

人文珠宝传递中国文化

将首饰设计视为最佳表达创意的媒介的赵世笺,此次展现的《燕子风筝》系列,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追忆自己自由的童年时光。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学院首饰设计专业,现在担任同济大学JALAB实验室导师的她,一直秉持这样的创作理念:“首饰就是一个可穿戴的雕塑或者建筑,我们能随心所欲地佩戴和雕塑一样富有创意以及艺术感的首饰。”透过《燕子风筝》亦中亦西的设计手法,人们不难读懂设计师融入其中的深邃情感——现代城市不会因为缺少任何一个零件就停止运动,它的“心脏”藏在钢筋水泥里,藏在皮包里,藏在跑车发动机里。但是那份关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却藏在风筝那条长长的线里。整个首饰系列以金属与回收木材相结合,既朴素自然,也简单大方,映衬出童年时代特有的单纯与轻快。镂空的设计与花纹,错落有致,共同勾勒出一只自在飞翔的纸鸢,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古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画面。

胡可儿与叶帆打造的《奇异果》,则以静态的构造方式展现了生命产生的动态过程中的一个片段。硅基泡沫在色彩中融化,水果在碳化中重塑自身,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互相打破固有的物质构架,二者彼此交融,关系自然发生,或寄生,或联结,或吞噬,或接纳。自此,奇异生命诞生。巧妙的构思体现在首饰的结构上,又体现出蕴含中国古典哲学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正如被雨水冲刷得坑洼而又光滑的青石板,默默记录着广州一代代人的岁月和故事,新西兰的旖旎风光也蕴含着新西兰的风情,两者情境相同。”谢隽的作品《世界边缘II》,以树脂、紫铜、颜料和Taranaki铁沙为材料,意在展现新西兰的文化与人情。树脂黏土与新西兰独有的黑沙混合,塑造出水泥的质感,设计师用特有的中国原创的设计语言重塑了异域之地的大自然之美。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当垃圾分类成为国内热议话题时,巩志伟、孙铭燕竟然“打开脑洞”,以办公废旧纸张为材料设计了首饰《垃圾计划-2》。因为地质学科背景,两位首饰设计新锐,一直对探索用各种宝石和不同材质锻造首饰孜孜以求。此次,他们的创意是通过“垃圾”和佩戴者的互动,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尽管设计的灵感来源、材质、设计手法和语汇,大相径庭,但是,这些设计师的作品都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文化的认同。比如,胡好的《天生万物-戒指》从宇宙宏大而虚无的视角出发,寻求纵横交错的理性内核;原帅受人体的启发,试图以作品《反思》来完成自我对话;王茜则通过研究东西方园林体系,从造园形式中获取灵感,将现代工艺和手工艺结合,创造出表达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障景》;郁新安选择以花卉为主要视觉元素,借数字方法使指纹永远留存花瓣表面,在《带指纹的花卉》中让生成计算和手工艺得以完美结合;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张小川的《榫卯Lockey》项链系列,则是用参数化和流动生物的形态方式重新演绎“鲁班锁”的精妙,每一个构件都相互制约、相互扣合,以新寓旧,将首饰的装饰意义转化成游戏和构建。

凭借高水平呈现当代中国首饰设计创作创新走向多元发展的国际化面貌,同济设创学院选送的这些首饰作品被展览评审送上了“你得到了我们关注”的标签,中国时尚设计展现的新社群力量,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中国设计凝聚共识

不少观众在仔细观摩这些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之后表达了相似的体会。这场展览是现代版的伊甸园,能自然而然地带入“想要的设计”的故事里,让人们暂时忘记喧嚣的都市,来到设计与创意的盛宴,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一个神秘的空间,看到精妙绝伦的设计作品,感受巨大的生命能量。

事实上,同济设创学院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新社群的主题。从关注乡村发展,并不断迭代的设计丰收,到研究未来场景的Nice2035,再到绽放纽约设计周“想要的设计”的“从时尚界到新社群”,都是一以贯之相同的主题。用该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娄永琪的话来说:“社群是智慧的源泉,社群是创新的摇篮,社群是改变的力量。”任何社会变革的发生和发展,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勇于拥抱和推动创新的创意社群在起作用。

将这种理念投射到设计本身,人们已经发现,设计远远比作为一种销售的手段、技术层面的优化或工业生产的工具,有着更多更强大的价值和功能。尤其,时尚设计的影响力的表现很多时候超出了人们的预判,能有效改变个人观念和社会生活方式,其创造的不仅仅是经济抑或人文价值,更是不断推进人群和社会的模式,创造新的社会群体与人的沟通方式。

而在时尚领域,首饰作为设计的外化,俨然是社会与文化对“价值”认知的一面镜子,也是时尚语境下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正如学院派设计师赵世笺所言,首饰设计作为一个私人化的媒介,传递一个人的故事、记忆、生活和对未来的预言,首饰也可以确认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设计师通过这些首饰,融入不同的个人经历、体悟、设计灵感和生活方式,构建起共同的审美观,以设计思维来凝结和激活社群,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屏障、打破不同社群之间的藩篱,这是在世界创意舞台上闪光的中国设计师的智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