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翔
当下的影视作品,现实主义题材已经成了主流,观众掌声四起,已经不是“小”欢喜了,吃腻了从前“快餐式”的娱乐作品,自然对于这种回味无穷的营养餐格外喜爱。从《小别离》到《小欢喜》再到正在制作的《小舍得》,“小”字系列将持续关注教育话题……这已经不是一顿营养晚餐,而是一系列营养套餐,难怪观众翘首以待。
这份营养套餐,来源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只有被真诚的观察和真实的情感滋养出来的作品,才能引发深入的思考和共鸣。要滋养出这样一个足够有营养的故事,它需要根系扎得深而有力,才能从生活中汲取出丰沛的养分。比如,创作《小欢喜》时,导演汪俊带着团队走访了上百个家庭,以这些素材为原料提炼出故事中三个家庭的模型,成为全国千千万万个“高三家庭”的现实缩影。也只有这样,加上细腻的笔触才能让剧中的生活流动起来,不再是镜像,也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可触可感。
阳光雨水、春华秋实、悲欢离合……最好的营养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亟待精彩的影视作品去深耕,去展现,创作者完全可以端上适合各类人群、各种口味的套餐,让观众食之有味,思考之后,反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