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雪山一角(摄影) “忘记”也是美德 健走西湖 彭鹏之廉 我们的心,为祖国燃起 小馄饨
第21版:夜光杯 2019-10-11

“忘记”也是美德

黄柏生

节日去看望久违的高龄表嫂。缠上阿尔兹海默症后,昔日聪慧好客的她,呆滞木讷,相逢凝眸,举座唏嘘神伤。

归来喟叹,忽然记起有篇文章说,对一个记忆完全正常的人来说,刻意的善忘是一种“珍稀”的美德,比如,忘记自己的头衔、学问和能力,忘记声誉和别人的夸奖,忘记你给别人的好处,忘记子女对你的承诺,忘记朋友间的争执,忘记你过去的失意,工作时忘记杂念、休息时忘记工作等,不一而足。

我那老表嫂自然“完美”却可悲地“超额”了,再一思忖,觉得大脑好比屋宇的空间或两肩的负荷,若真能把上述种种都清空,岂不宽敞舒适、步履轻松?的确,头脑明彻却践行选择性的忘记,不是故作深沉、难得糊涂、没心没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智者德行、君子之风,是素养的提升和内心的强大!

中国历史上堪称“忘记”典范的,一是春秋晋国名臣介子推,他功成身退,匿迹销声,至死不渝,择定“全忘”;另一位是越国范蠡,在灭吴大逆转的当天,审时度君,苦劝共患难的知己文种离开勾践,忘记既往的丰功伟绩,远走高飞。结果,介子推浩气永存,范蠡笑到辉煌。

选择“忘记”,现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表现可谓淋漓尽致。他是雍正第九代嫡孙,生于满清末代宣统退位的1912年的他,完全忘记皇家直系血统的炫耀。有人抬举他,信封擅书“爱新觉罗·启功”,他不胜其烦,在信封上批注“查无此人”,果断斥退。他那娟秀流畅的启功体风行后,有人冒名牟利,他见了,笑吟吟:“比我写得好,”旋即改口,“嗯,是我写的”——他不惜用名声去垫金钱需求者的背。最风趣的是他自撰的墓志铭,“忘记”全部显赫的头衔,诙谐地写道:“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坦荡如此!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颁发的国家勋章榜上见到“健忘”的于敏和张富清的名讳:前者隐身28年,后者64年不声张屡立两次特等功的显赫、95岁仍初心不改。他俩的高风亮节不逊前贤!幸运的是,他们的付出没有被忘记,共和国之空域英名流布。

我垂垂老矣,溯而念想,平庸碌碌,那就更应听取唐诗人张籍的:“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舍去若干“负荷”,增几分美德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