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今年蟹将军“晚熟”十天 “沪生”稻南北丰收播撒全球 阳澄湖大闸蟹不会说再见
第9版:中国新闻 2019-10-16
节水又抗旱 减排又保土

“沪生”稻南北丰收播撒全球

本报讯(记者 马亚宁)今天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金风送爽,在安徽蚌埠附近的产粮大县,田野间一片金黄,来自上海的节水抗旱稻正在等待收割。不仅仅是在这里,这颗改变了水稻传统种植方式的“沪生”新稻种,已推广到江西、湖南、河南等我国水稻主产区,推广面积累计近600万亩,是我国成百上千个水稻新品种中一颗冉冉升起的绿色明星。

绿色环保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新需求。在我国,水稻生产用水占农业用水量的70%,消耗了我国总用水量的50%左右,工业和城市用水及其他农业用水的增长使得水稻的灌溉越来越难以保证;为追求高产而加大的施肥和用药量加剧了稻田土壤富营养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水稻田也是温室气体甲烷排放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在寻找两全其美的解决之道,努力平衡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研究员团队,率先提出“节水抗旱稻”的理念。节水抗旱稻兼具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点,经过近20年的探索,在遗传研究、品种培育和推广应用中取得重大进展。与常规水稻依赖“水种水管”相比,节水抗旱稻在育种阶段增强了抗旱天性,比普通水稻节约用水50%,即使缺水仍能确保高产稳产,像种麦子一样种水稻也成为可能。特别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中低产田里,节水抗旱稻依然实现增产稳产。

2016年,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主持制订的《节水抗旱稻术语》和《节水抗旱稻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两个行业标准由农业部颁布实施。2018年,农业部启动“国家节水抗旱稻区域试验”。目前,上海选育的节水抗旱稻品种在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福建等各地推广,表现优异。

水稻作为我国百姓的重要主粮,新品层出不穷。但是,单一品种的推广面积整体较少,约八成新品种仅能推广种植几万亩。“沪生”节水抗旱稻家族却出类拔萃,仅“旱优73”这个品种,已通过浙江、江西、湖南、河南、福建等多个省份引种,种植带从海南延绵至山东,全国南北种植面积达到约500万亩。在安徽,旱涝保收的“旱优73”更成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

与此同时,节水抗旱稻也已走出国门,在东南亚的越南、缅甸、巴基斯坦、老挝和非洲的乌干达、加纳、马达加斯加等地展开了实质性的推广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增产优势,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