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和他的父亲
“亲爱的上海老师,请您相信,您已带给我们一片晴空,我们的生命从此阳光灿烂……”这段词来自一首诗《天使的爱》,是藏族孩子们送给上海援藏教师的诗,他们把上海援藏教师称为“上海阿爸”。
宋杰和他的父亲
微信扫码关注“上海合作交流”公众号,了解更多对口帮扶信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中央要求、当地所需、上海所能”原则,推动帮扶项目落到贫困县、沉到贫困村、绑定贫困户,切实把助力对口帮扶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扛在肩上、落到实处。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上海已选派50余批、近2000名干部人才,带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嘱托,到对口帮扶地区去任实职、担使命。他们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从根本上为帮扶地区勾画梦想蓝图,切实关注帮扶对象当下生活和长远发展,在精准扶贫中传递上海温度、上海力量,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从2016年开始,国家评选表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集体,上海共有28个集体和个人入围,其中5名个人、2个集体分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创新奖、组织创新奖。
在第6个国家扶贫日来临之际,我们从中撷取了十个先进代表和典型案例,从一个侧面和角度反映援外干部人才和上海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感人事迹。他们以充满激情的精神状态、富于创造的担当作为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全身心地投入对口帮扶工作。在他们身上,彰显着山一样的信仰、海一样的情怀、铁一样的担当、火一样的激情。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上海将以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坚决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进入小康社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封家书
在远离上海的边疆民族地区,在那些援外的日子里,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
远行的孩子对父母有写不尽的牵挂
父亲:都说“父母在,不远行!”扛起行囊出发的那天,我最愧疚的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陪伴在您和母亲身边。您吃苦耐劳、不计得失,本该安享晚年了,却要替我承担起照顾小家的责任。您说,“放心去吧,家里有我。”父亲,您也放心,儿子一定能用这三年光阴,写出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负您的期望……
满怀思念的女儿,这封信写给正在远方的爸爸
亲爱的老爸:在去青海果洛之前,你让我听妈妈的话、照顾好自己。我会的!可我真的很想你!我想爸爸肯定也和我一起在想念。老爸,上次我来青海,就是想看看你、看看果洛。一下飞机,我故意戴着墨镜,躲在人群最后面。你一眼就认出我来了,笑眯眯的,还是老样子。不,你的头发变白了,背脊也有些佝偻了。青海三年,怕是相当于上海十年。我心疼你,爸爸!爸爸,注意身体,注意防晒。我快高三了,我会努力的。
一家两代齐上阵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在上海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的一线,流传着父子齐上阵的佳话。
周融江,老一辈冶金人、媒体宣传的“老法师”,因为割舍不去年轻时未能达成的为国戍边的梦想,在古稀之年参加上海“银龄行动”志愿服务计划,重新拿起采访本和钢笔,带着积累了大半辈子的工作经验来到喀什,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巴楚县,挂职县人民法院副院长的上海援疆干部周康,不仅全程参与建立巴楚县法院涉农涉贫诉讼绿色通道,还担负起英吾斯塘乡留香瓜种植试点基地的运作,用一个个拼搏奋战的闪光点构筑起自己的“扶贫人生”。干了一辈子工作,老周深知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艰巨性,所以在父子二人相处的时候,老周说的最多的就是“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人生贵在坚持。”而在周康工作日志记录本的扉页上,有着这样一段文字,“沿着你的梦想,长大后我也成了你,薪火相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国脱贫攻坚硬仗的胜利,渐行渐近,我们奔跑在追梦的道路上,永不放弃。”
除了父子兵,金山区连续23年帮扶云南普洱市,也让彝乡大地流传着“一家两代三口沪滇情”的感人故事。主人公宋杰,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他“宋(送)小康”。他的父亲是金山撤县建区后第一任区协作办(现区政府合作交流办)主任,当年奔走沪滇两地推进帮扶工作。他的爱人曾以上海医疗专家志愿者身份在普洱市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医疗帮扶,协助创建了普洱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父亲和妻子支持下,2017年9月,宋杰主动申请援滇如愿成行,成为家中援滇的小字辈。在2019年援滇干部批次轮换中,宋杰又主动申请留下继续援滇,力争带领更多的普洱人民一起步入小康生活。
上海阿爸
在这群阿爸中有一位80后的“最牛校长”,他带领上海援藏教师团队,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近年来高考上线率达100%,中考平均成绩列西藏自治区第一名;他还打造了全国“万人援藏援疆计划”中唯一一个针对职业教育开展对口支援的团队。他就是傅欣。作为上海市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队长,当初下定援藏决心,并不容易。傅欣和妻子同是独生子女,母亲在2015年接受肺癌手术治疗,岳母同年4月乳腺癌手术后刚做完8次化疗,家中还有一位86岁的外婆和快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面对女儿“爸爸,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为什么要去西藏!”的追问,八尺男儿含泪回答:“在世界最高的地方,有一群哥哥姐姐,他们渴望读书,却没有老师,他们比你更需要爸爸的帮助。”
当傅欣带领39名队员到达海拔3800多米的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后,缺少教材,自己编写;偏远乡村师资不足,就想办法搭建远程教学点;缺乏年轻教育管理干部,就撸起袖子自己带教。“精准扶贫久久为功,要舍得在一时无法立竿见影的地方用功。”可短短几年,傅欣的青丝成了白发,那是一名上海园丁对藏族学子的满头牵挂。2018年,傅欣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2019年,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最美支边人”称号,以表彰他和他带领的教育援藏团队为日喀则教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圆我教育情,执教御国门”,上海援藏教师们做出了榜样。
飞翔的翅膀
“女士们、先生们,感谢您乘坐东方航空MU5802航班由上海前往云南昆明。我是本次航班副机长和超,航班中有一批特殊的乘客,他们是上海赴滇志愿者。1998年至今,志愿者们接力为云南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从15年前梦想有双翅膀的小男孩一路走来,感谢志愿者们给我向上的力量。再过30分钟,飞机将在昆明长水机场降落,让我们一起回味这段难忘的记忆。”2018年8月26日下午,当机舱广播响起,乘机参加沪滇服务接力计划20周年纪念活动的上海历批志愿者们沸腾了,其中第八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志愿服务接力计划的成员韩琦,心情久久难以平静。2005年,韩琦接力支教担任乡村教师,正是在她设计的“大声说出我的梦想”主题班会上,和超说,我想有双翅膀在天空飞翔。同学们都笑了,和超没有笑。韩琦觉得他是认真的,于是她与和超约定,不妨先努力学习,争取走出大山,看一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她们拉了勾,而韩琦明白,一个愿望和梦想成真之间,不是一点点距离。没想到,15年前一个小小的约定,成真了!
如果说,21年的沪滇志愿服务接力,为云南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见和走向外面世界的窗。那么,职教联盟和劳务协作的加入,为更多上海对口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创造了“起飞”的平台和机会。通过上海-果洛职教联盟,果洛的学生得以在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藏族航空班接受专业培训,拉格卓玛等4名果洛藏族学生已正式被东方航空录用为乘务员。春秋航空推出了面向红河州红河、绿春、金平三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少数民族优先的空乘岗位,通过培训,32名学员已完成航班带飞考核,正式开启了圆梦蓝天之旅。
卖菜书记
“我想像过自己会做很多事,但从未想到有一天会卖菜!”说这句话的,是被贵州遵义道真县干部群众交口称道的大上海来的“卖菜书记”,来自杨浦的第二批援黔干部、挂职道真县委副书记周灵。这不是调侃,而是赞许!
三年援黔,周灵从围着群众“转”,到做给群众“看”,再带着群众“干”,自己从“五谷不分”干成了“果蔬专家”。为了供货永辉超市,他往返重庆十余次,电话一打几十个;为了学习门道,他带着乡镇干部凌晨三四点蹲点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向菜商讨教产销对接和蔬菜保鲜的经验;为了把菜卖出好价钱,他让乡民从种什么菜卖什么菜,到市场需要什么菜就种什么菜。他用创业者的“较劲”,“左手升级产业模式,右手挖掘市场需求”,在产销两端做出样板,做成典型;带着老百姓做能干想干的事,走增产增收的路。问他图什么?他说:“我要用上海干部的认真,为道真农业掘一口‘泉’。”2018年,周灵被评为“上海市人民满意公务员”、“2016-2018年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19年,他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入选“2018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银龄行动
“被需要”是一种肯定、是一种快乐。在上海对口帮扶的第一线,也有一群以“被需要”为快乐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医生、心理咨询师、退休大学教授……在“银龄行动”的号召下,他们去到“被需要”的地方。
2016年“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上海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退休眼科主任医师刘红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今年,她已经八次参加“银龄行动”赴疆开展志愿服务,每到一个地方都如磁铁一般吸引着众多的眼病患者。在喀什二院眼科,她坐诊普通门诊而不是专家门诊,有人问其原因,她平静地说:“我在这儿是给患者看病的,专家不专家,这个不重要。病人都知道我是上海专家,这个重要,病人看重,我也看重。维吾尔族同胞普遍收入不高,能让患者省点儿钱就省点吧。”每次下到最偏远的乡村义诊,面对维吾尔族老乡的期盼,她再累也不会漏了一个。每次结束援疆离开,喀什二院的眼科主任都会把她的白大褂洗干净、叠整齐、收藏好,而每一个来年,她都会如约而至,再穿起那件亲切、贴身的白大褂。她有一个相交7年的维吾尔族“女儿”,每次赴疆都要见上一面,这能让“女儿”快乐一整年。“女儿”曾是刘红娣的患者,她说:“刘大夫笑起来非常温暖,这是妈妈才会有的笑容。”
云岭楷模
在彩云之南的麻栗坡县,有一座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边境小村——八里河村。如今,黄墙灰瓦整整齐齐,村道通往家家户户,塘里养了小龙虾,坡上栽了百香果。这番“好山好水好产业”,使八里河村似乎很难与“贫困村”挂上一丁点儿关系。但这个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地雷村”,多数人都要搀扶。绿水青山想成为金山银山,靠谁干,又怎么干?
当地干部说,如今麻栗坡县、八里河村的面貌改变,要归功于一座城,感恩一个人。上海帮扶文山州助残项目“行走的渴望”,十多年来帮助伤残村民免费安装义肢近四千肢。近年来,来自静安的第十批援滇干部、挂职麻栗坡县副县长李晟晖,整合资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牵线搭桥发展种植养殖,引入社会公益扶贫项目物资2500万元。他推动“心公益助残就业精准扶贫计划”,提供100多个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公益性岗位,还将全县1400多名健在的因战伤残人员纳入保险范围。李晟晖通过帮助更多伤残村民“站起来”,引导大家就地就近就业“强起来”,实现伤残贫困户脱贫。2019年,李晟晖被授予云南省首批“云岭楷模”荣誉称号。
圆梦行动
“我有一个梦想”,每当说出这句话,感觉有一种能量围绕在身旁,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在对口地区,有些梦想简单而具象:一间课堂,窗明几亮,歌声悠扬,书声朗朗;甚至只是希望,可以有一个简陋的球场,含一根听说过的棒棒糖。这样的梦想,即便微茫,也承载着实现的渴望,又未必都能被现实照亮。
2018年,由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团市委、市慈善基金会主办的“青春聚力量,圆梦在行动”扶贫公益活动正式启航,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动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帮助云南、贵州遵义、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和青海果洛等地贫困青少年,实现了2300多个微心愿。进入2019年,圆梦行动还在继续,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又将奔赴各对口地区去点亮梦想。
据相关部门介绍,上海市共有社会组织1.6万家,年度总支出超过453亿元,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全国的一支重要力量。2019年计划参与扶贫工作的社会组织有191家,扶贫项目675个,扶贫资金10.34亿元,用于外省市扶贫资金为7.60亿元,其中,用于“三区三州”扶贫项目246个,扶贫资金2.45亿元。
心·声
人心是最重要的地方,因为这里住着心上人,藏着心里话。人心也是最柔软的地方,离上海千里之外的西藏日喀则,一个家庭因为3岁女儿的先天性心脏病而饱受煎熬,母亲因照顾一家老小无法工作,全家贫困多年。她家的情况牵动着一颗善良的心!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赵坚入藏第四天,就为小女孩诊治,制订了全新治疗方案,突破了当地医疗认知局限,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曙光!可谁又能想到,一心为雪域高原藏族同胞祛除病患的赵坚医生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年仅38岁的他,把自己献给了心爱的事业,留在了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赵坚同志的上海同仁们,将接过他未及付诸实践的治疗方案和他带给这一家人的希望,让这片医者真心绵延在沪藏两地。
心,是人类情感的容器;语言,就是情感的扩声器。世间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中万语千情,却口不能言。在云南就有一位女孩,因为患先天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21岁之前,她的世界是无声的,正值花一样的年龄,却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也说不出心里的渴望,只能用手语和文字去表达想法。崇明区把这个女孩带出了云南临沧,上海医疗帮扶改变了她的生命轨迹,让她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许下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愿望。“感恩!谢谢!上海!”她用最动听的“新声”,感恩沪滇携手23年风雨同舟。
我们在行动
2018年,东方卫视推出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担时代之责、领风气之先、尽团队之力,创新电视媒体助力脱贫之路,怀揣真情再出发,历时两年已拍摄四季,行动轨迹遍布12个省(区、市),走访了超过70个贫困村,设计包装了19款农产品,举办了19场产品发布会,累计销售额超过两亿元,超过70位嘉宾“零片酬”参与节目。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节目不仅带动了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还助力上海对口地区民族特色非遗文化——彝绣,走上了世界舞台。云南楚雄州半山村,人均耕地面积特别少,产业难以发展,当地村民只能靠外出打工和简单农活维持生计,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截至2018年贫困率仍高达47.14%。然而,用针线勾画结合大自然灵动的彝绣,却是彝族妇女代代相传的手艺。祖传三代的绣娘李从梅办起了彝绣合作社,带领彝族姐妹们纷纷拿起绣花针干事业。在《我们在行动》助力和上海帮扶下,彝绣产业快速发展,正从大山深闺走向世界舞台。目前,楚雄州已有彝绣协会、合作社57个,绣女7万余人。今年5月,一批彝族绣娘来沪参加了东华大学楚雄州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进一步提升刺绣技能,发挥领头雁作用,提升带贫能力。东方国际集团利用行业龙头优势,帮助楚雄民族服装服饰打开品牌销售渠道,创造向全国、全世界的展示机遇,楚雄彝族服装专题展示先后登上今年4月上海时装周和9月纽约时装周大舞台。小小一枚绣花针,解决了一个个贫困母亲的就业问题,减少了一个个留守儿童,造就一个个幸福和谐的少数民族家庭。
本版图文均由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