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晶陶
昨天,交通运输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的最新调查情况:桥梁设计符合设计期相关规范要求,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为半挂牵引车严重超载导致桥梁发生侧翻。
这与事故发生后的最初推断符合。这场严重事故,将超载的恶劣后果血淋淋地摆在人们眼前。
超载猛于虎,超载怎么治?货运超载入刑的话题再次被提出。目前,客运车辆超员超速被刑法纳入了危险驾驶罪。而从现实来看,货车严重超限超载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那些夺去无辜生命的恶性事故都是血的教训;超载对公路桥梁造成额外损耗,对公路运输行业也有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合规标载的企业反而可能陷入生存困境。货运超载对公共安全的威胁,显而易见。
将货运超载入刑,祭出刑法这件武器来提高违法成本,或许能起到倒逼行业自我约束、自我整顿的作用,至少要让从业者意识到,超载绝不是罚钱就能过关的事。
当然,即使货运超载入刑得以实现,也不等于可以“立竿见影”。就像醉驾入刑,也得配合以针对酒驾醉驾的长期治理,才能减少违法行为发生率。而货运超载的状况更为复杂,牵涉到整个行业的利益格局。运价下降、竞争加剧,就靠超载来赚钱,这是一种畸形的竞争形态。无锡高架桥事故发生后,当地严查超载,运费上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之前的价格不合理。
无论货运超载会不会入刑,都必须严格治理。从管理上看,要杜绝那种“以罚代治”的现象,否则罚款就成了“运输成本”,违法者交完钱照样上路。超载需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表面上看,超载是司机的行为,但其背后的运输公司、上游企业等都从中获“利”,有专家分析,无论是挂靠车队还是独立经营,个体司机在市场上没有多少议价能力,大多数时候只能被动接受。超载不是司机一个人的责任。治理超载也不能只重视路面执法,而要全环节治理。
人们呼吁货运超载入刑,是寄希望于通过法律的威慑力来增强安全感。而治理超载,既需要法律发挥作用,法律之外的功课,也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