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智慧快餐 我和诗瓷 克家先生以诗教我 品蟹赏菊问蟹乡 源深流长 形端表正 德财师傅 煤球卡
第16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19-10-27

品蟹赏菊问蟹乡

宁 波

又到金秋时分,一年一度的蟹市拉开帷幕。持蟹赏菊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快事。但你敢说真的了解“蟹”么?

河蟹是中华绒螯蟹的俗称,也称毛蟹、清水蟹、大闸蟹,雅称有无肠公子、郭索、传芦等,学名为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英文名为Chinese mitten crab。堵南山先生20世纪50年代曾有《毛蟹》《毛蟹的解剖》《河蟹生物学》等文献,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河蟹的形态特征。中国人吃蟹吃了数千年,这个时候才把河蟹的形态结构弄清楚。陈子英先生则在20世纪50年代调查摸清了河蟹的产卵场,发现每年春暖时节,河蟹妈妈在长江入海口半咸水水域孵出溞状幼体,营浮游生活,大约经过一个月5次蜕皮,逐渐发育成为大眼幼体,即蟹苗,然后慢慢随着涨潮的潮水,一边蜕皮长大一边溯河而上,进入江河支流、湖泊等长大成熟。河蟹在上迁的过程中,历尽艰辛,攀爬闸、坝等障碍,躲避急流险滩,颇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梁象秋等在1974年揭示了河蟹的生活史。由于河蟹一生要经过半咸水、淡水,再回到半咸水,因此要彻底搞清楚河蟹一生变态的生命周期殊为不易。他发现河蟹一生要经过十几次蜕皮,现在研究据说要达20余次左右蜕皮。每次蜕皮,对河蟹而言都是生死考验。因此,人们将河蟹称为“蟹将军”毫不为过。除了它有大螯,长相威武,莫不与它经历20余次生与死的洗礼,在生殖洄游和索饵洄游中历经千难万险有关系。因此,大闸蟹虽然个头并不雄伟,但无疑是强者的象征、不畏艰险的投影,可谓勇战沙场、屡建奇功,从而成为一代披甲干将。人们喜食河蟹,除了它美味撩人,或许更期望从它身上汲取一些英雄气概吧!

在河蟹养殖界,常谓:“好水养好蟹,好蟹要好苗”。意思是说,只有优质的水环境,才能培养出“青背白肚,钢爪金毛”的优质蟹;只有使用优质的蟹苗,才能养殖体格健硕、膏肉饱满的好蟹。人们普遍认为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其中上海崇明的蟹苗,以其规格整齐、体健抗病、形态威武而颇受青睐。上海推出“江海21号”良种蟹苗后,更是供不应求。每年蟹红菊黄,大家手持蟹螯,把酒赏菊之际,别忘了咱们上海崇明,可是河蟹地地道道的故乡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