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玛纳舰驶抵海军扬子江码头
航海长安德烈介绍舰上的图书柜
中新军官在驾驶室愉快交流
新西兰水兵在甲板招待会上表演毛利族传统舞蹈
从今年11月1日起,新西兰海军施行修订版人员仪容仪表指南,所有官兵穿制服时可化淡妆,涂透明或浅色指甲油,戴“修剪整齐、干净自然”的假睫毛,适量使用香水或古龙水……这些令人惊讶的修订,难道也是该国海军战斗力建设的一部分吗?作为人民海军一员,本文作者曾多次接待新西兰军舰及舰上官兵,他从亲身体会中理解到传统文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对海军建设的重要性。
大视野 大胸怀
我与新西兰海军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2013年5月,该国仅有的两艘主力舰之一“特玛纳”号访问上海,随舰官兵174人几乎占到该国海军员额的7%。“尽管我们是位于地球南端的‘岛国海军’,但今天我们相聚上海,足以证明两国海军关系一定会得到加强。”在上海,新西兰舰长安德尔中校表现出职业军官、外交官和新闻官的“三重角色”,不仅指挥军舰与中方完美演练,又让新西兰军人良好形象留在中国朋友心中,增进了两国友谊。在评价中方引导舰淮南舰时,他的一席话让中国军人十分感动:“作为贵国海军的客人,我们在你们的家门口受到热情欢迎,并一路带领我们走进你们家里。”
技术过硬,举止高雅,谈吐从容,这位异国舰长是如何历练出来?我向安德尔舰长提出了问题。“新西兰有所专门培训海军人才的学校。对于我来说,是经过23年的航海、操船、管理、指挥等专业培训才做到这个位置。”舰长回答:“2005年,我就随特玛纳舰访问上海,那时候,新中海军没太多联演,而8年后,我们又沿着黄浦江来了,这一次,我们还与你们进行多科目演练,表明我们的合作有了很大进展,对我也是巨大的收获。”安德尔强调,新中关系发展很快,军事合作也不应落后,“我们加强合作,有利于对外显示两国有共同目标,那就是维护亚太安全稳定”。
小岛国,小海军,却有大视野、大胸怀,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航空公司提供“专座”
受舰长邀请,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军人参观了特玛纳舰。当时,该舰已服役14年,只能算次新舰,但设计理念、武器装备仍不落后。在不大的驾驶室,我看到设备布局很紧凑,全都放在前方,也不显得拥挤,“驾驶室一般4至5人,值更官、通讯员、通信军官及舵和轮机职手,有时候,还有一个军官来辅助值班。”航海长安德烈告诉我,舰长的专座在右侧前方,视野开阔,而他的位置与舰长对称,在左侧前方,舵和轮机为同一个人操作,因为在大海上航行,舵和轮机很少变动。
在作战指挥室,我被告知可以参观,但不能拍摄。这里与海军强国的主战舰艇差不多,都是一体化操控平台,布局像游戏大厅。我看见,大厅中间有个高出一尺的突出位置,那是舰长专座——安德烈透露,座椅是新西兰航空公司赠送的,为航空头等舱座椅。我坐上去试了一下,非常舒适,还可以仰躺,而座位右侧有个显示屏,舰长可随时调看各操控台的实时信息。
形散神不散
“听从指挥,能够愿意学习新的知识,适应环境。”这是安德尔舰长评价的优秀舰员素质。一处过道上,排列着舰员可随意借取的图书柜,以前柜里全是图书,现在全是电影光盘。中国军人还参观了新西兰水兵的住舱,发现有些地方的凌乱程度与我军舰艇整洁的舱室形成反差。我问安德烈,贵舰有没有内务评比?“这是他们的私密空间,舰上不会干预。当然,整洁卫生的环境,是大家所向往的。”安德烈笑着说。
舰员餐厅是间套房,一大一小,里面小厅是军官餐厅,还有一个吧台。外面的大餐厅布置得像咖啡厅,“大家都愿在这里边聊天边喝上一杯,这与岸上的餐厅、酒吧没有两样。”安德烈说,长时间航行,聚会交流是很惬意的放松方式。在特玛纳舰,不要说一起聚餐,就算在舰上谈恋爱,也被允许,“只要工作时候,你出现在你的岗位上,履职尽责”。
在后甲板,我看见两名舰员有说有笑地进行体能锻炼,毫不顾忌有外宾参观。在码头远远望去,驾驶室上层甲板,一名舰员顶着烈日,旁若无人地检修设备,这种对工作的自觉、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或许,这就是特玛纳舰管理法则下的秩序,如同散文的要义——形散神不散。
通过与特玛纳舰的接触,我体会到新西兰海军对毛利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就在特玛纳舰抵沪的第一时间,十多名男女舰员来不及更换民族服装,便身着军装组成表演方队,在码头上激情演绎独具特色的毛利族战舞,粗犷高亢的唱诵祝福、激烈的舞蹈动作,让人印象深刻。在特玛纳舰的甲板招待会上,安德尔舰长居然用毛利语作了一段致辞,新西兰女士官杰基解释:“在新西兰,毛利语是除英语外的第二官方语言。”
特玛纳舰的厚重文化远不止于此:他们把国鸟几维鸟画在烟囱和直升机的明显位置。安德尔舰长说,这种不会飞的鸟大小有如母鸡,但力量惊人,能将同类踢出一米多远。“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它的魅力无穷无尽!”舰长的话让我记忆犹新。这或许,就是新西兰海军的另一种软实力吧。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