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双十一”刚到快递已爆满 6天91万观众711.3亿美元 “双十一”,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第7版:要闻 2019-11-11
万众期待“薅羊毛”无奈商家套路多

“双十一”,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日子还是那个日子,但双十一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双十一”了。

昨夜今晨,网购照例火爆:11月11日零点仅过96秒,天猫成交额就已突破100亿,1小时3分59秒成交额突破1000亿;自11月1日零时至11日零时,京东十天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313亿元……但是,无论是在记者近半个月的观察下,还是在普通消费者的经历和体会里,“双十一”俨然已成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节日。

电商竞赛买买买“百亿补贴”今何在

11年前,身为电商的淘宝感觉11月“真冷清”:国庆节和中秋节已远去,圣诞节和元旦还未到,怎么“填补”这个11月呢?不如拿11月11日“光棍节”做文章吧,于是,催生了第一个“双十一”,当时还真的是出于“我打折、你来买”的淡季促销策略。而时至今日,“双十一成了一年中电商最大的旺季,而且已产生了“溢出效应”:有的电商从11月1日起就掀开今年“双十一”的序幕,“双十一”变成一个所有电商竞赛、线上线下联动、全民狂欢购物的“马拉松节日”。

中国电商大约有400多家,谁都强调“自己最便宜”。今年,电商们早早展开凌厉营销攻势,“百亿”“千亿”等字眼刺激着消费者。天猫说要“为用户节省至少500亿”,京东联合商家推出“超级百亿补贴千亿优惠”活动,苏宁和拼多多都推出百亿补贴活动……姑且不论这些“亿”是不是真的落实到位,因为谁也没法去监督到底做到没有,具体到单个消费者本身,这些数字也只能听听而已。

且不提在促进全球消费、商品迭代、物流提速等大的方面的作用,仅就消费者“得实惠”一点,“双十一”依然有其价值。不过,头部电商在“便宜”这件事情上已经出现了“分化”。老牌的几家电商,例如天猫、京东、苏宁等,已经不是早年的“统统打5折”,主打产品以新品为主,既然是新品,“双十一”也只能提供相对较低的价格,而不可能“断崖式降价”,只有那些老款或者知名度不怎么高的品牌,才会以超低价吸引消费者。而其余几家电商,例如网易严选、唯品会、拼多多等,主要策略则是“高性价比”。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便宜两块五

能“薅羊毛”,自然是消费者爱“双十一”的主要原因。但今年的“双十一,很多人都“恨得牙根痒痒”,因为平台和商家的套路太多了,这些套路不仅出现在“预热”时期,也出现在今天正日子的“下单”时刻。

早在10月底,网友就大量吐槽“‘双十一’现已成为数学天才的战场”,“预售”“砍价”“领现金红包”等玩法实在太复杂,需要一个奥数冠军的头脑才能应付。微博网友“驴立领”的说法颇具代表性:“2019年‘双十一’发展方向:把优惠券藏在大兴安岭丛林深处一棵四百年古树右后方300英尺的刘姓土拨鼠家的车库里,在2小时内找到土拨鼠一家并在车库前合影留念,即可获得5元优惠券。”

这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便宜两块五”。今年被吐槽很多的,还有某平台的“盖楼”活动。消费者何小姐和3个“战友”一起组队“盖楼”,忙活了20天,见人就要求别人“助力盖楼”,最后“楼”也盖到了近3000层,而分到的奖励是75元,“我一个队友因为有一天输给别的战队了,当天居然失眠了一个晚上;我的最大痛苦是辛辛苦苦‘挣’了75元,而我‘双十一’什么也不想买!”

何小姐说,其实她也知道平台就是让你“沉迷”,让你帮助平台造势、拉新、引流,“比如我发一个1元的红包,给10个朋友要求助力盖楼,这些朋友每人分到0.1元,但这个钱只能用在该平台上购物,对平台来说,这是多么合算的买卖啊。”

从本质上来说,“双十一”就是一个“超大型商业活动”。在商言商,平台和商家想挣钱,消费者想省钱,双方都无可厚非。但对于“盖楼”等活动,消费者平时若有空闲,玩玩也就罢了,若太繁忙,“陷入”则会得不偿失;而对于平台来说,也要思考“适量”的问题,因为“过”了也会适得其反。发出“灵魂三连问”牢记刚需是王道

消费者每到“双十一”,总是会发出“灵魂三连问”:今年买不买?买什么?怎么买才不会吃亏?其实,不管平台和商家的规则怎么变,消费者要有“定力”和“眼力”。

定力——非刚需的不买;自己不熟悉、不关注的也最好不买。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只要一看到突然便宜的东西就“剁手”,结果过了“双十一”,拆完快递就束之高阁或挂到二手网站上,这才是最大的浪费。同时,不要以为双十一铁定就是最低价,要警惕商家“玩阴招”,昨晚消费者张女士发现她前几天买的一款电炖盅(到手价79元),“双十一”价居然变成99元了;李女士“追踪”了数月的一款平时价为500多元的眼霜,“双十一”价居然突破了1000元。

眼力——同一商品,价比三家,方可出手;出手之前还要再仔细看清细节。以“双十一”标志性的商品苹果手机和华为手机为例,今年苹果无论是X系列还是11系列,降价不少,你可以各个平台比一比,哪家便宜就在哪家买;但华为mate 30系列,因为是9月底才发布的新品,又有5G和高性能相机作为卖点,所以鲜有降价,不过也要睁大眼睛小心上当。消费者刘小姐想买一部华为mate 30 Pro的5G版手机,各平台基本都跟华为官网一致,都是6899元,她昨晚刷到某平台,惊喜地发现6899元的原价被划掉,显示5799元,手一抖就想下单,幸亏仔细一看,才发现商家在误导消费者,他家卖的是4G版(没有明显标示),而4G版的华为官方价就是5799元,“这个商家坏得很!”

“双十一”要到今天晚上12时才结束,有的电商还巴不得再延长几天,搞些“返场”。截至记者今天上午发稿,各电商“最终战报”还未出炉,但可以预见的是,增长是肯定的,数字是漂亮的。但“数字”其实不重要,“双十一”要想走得更长远、更“惹人爱”,缺的不再是氛围、技术、物流等,而是诚意和本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