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申城消防,物联网不“缺席” 鲁迅故居弄堂今起微更新改造 会展服务,一网通办设专窗 中国菊展最佳赏花期来了 展品变商品 参展商纷纷落“沪”
第5版:上海新闻 2019-11-12

展品变商品 参展商纷纷落“沪”

“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显现进博会溢出效应

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当天,一张营业执照被送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蒙古国进口馆的客商手中。这意味着,首次以国家馆形式亮相进博会的蒙古,在展会闭幕后也将长久落“沪”。搭建“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促进展品变商品,更帮助参展商从“客人”变“主人”,第二届进博会闭幕后,满满的溢出效应正在加速显现。

23平方米的“窗口”

“没想到我们的羊绒制品这么受欢迎,几乎每一位参观者都想购买。”回想起前两天的参展情况,蒙古国家馆中国首席商务代表曾守云依旧很兴奋,专业观众的良好反馈让他看到了立足中国市场的希望。早在11月5日,第二届进博会参展商的首张营业执照落地,来自蒙古国的“丝绸之路”工商协会通过授权中方代表设立商务管理公司,正式落户青浦区。

“这两天我们已经把‘进博同款’商品都搬到绿地贸易港了,除了羊绒制品、沙棘汁、护肤皂等产品,还带来了牛、羊、马的肉制品。”他告诉记者,作为世界上仅剩的游牧国家,蒙古的牛羊出栏量高,又是纯天然草饲,比如含肉量达97.5%的牛肉肠就风味独特,当时就有采购商来问询。

一边在“四叶草”里展示特色商品,一边就搞定了安家落“沪”的全部手续,蒙古国的动作为什么这么快?“今年10月我们有意进入中国市场,青浦区市场监管局获悉后立马对接注册需求,但因为忙于布置进博会展台,我们是在进博会现场递交的公司注册材料,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曾守云为上海的营商环境大大点赞,也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在上海,做个“新上海人”。“之前我在乌兰巴托和东南亚各国之间来回跑,推广蒙古的产品,但现在我要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上海。尽管我们在绿地贸易港的蒙古国进口馆面积仅23平方米,但这里的政府和合作伙伴都十分高效,完全可以以此为窗口,除了中国客户,也邀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参观洽谈,辐射更多区域。”

不想再错过一次

“我们错过了第二届进博会,不能再错过‘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对于去年重返中国市场的“自然之宝”来说,和进博会离得越近,也意味着和中国市场离得越近。

自然之宝中国区总经理任善昌告诉记者,因为报名太晚,“自然之宝”没能拿到第二届进博会的展位,于是今年10月选择入驻一路之隔的绿地贸易港,希望在未来几年都能以此为高地,辐射全中国。

“作为专业观众,我在第二届进博会里待了好几天,你能在那里遇到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商业团队,和他们集中交流。这对于想要在中国市场生根发芽的外企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此任善昌对“永不落幕的进博会”充满期待,希望借此展开全国合作,把产品从线上送到线下。

还没参加进博会,就先享受溢出效应,任善昌把参展的希望放在了第三届:“明年我们一定会出现在进博会里,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对接进博局,要把展位订下来。”

外国客商留下来

从“四叶草”到大虹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持续涌动,贯穿全年,外国客商纷纷留“沪”不走了。

第二届进博会期间,虹桥商务区举办“克罗地亚经济论坛和对接会”“2019中国国际跨境电商发展高峰论坛”“虹桥之夜”等配套活动,积极对接参展客商。目前,已有瑞士、新加坡、西班牙等40余家境外企业和机构入驻或即将入驻虹桥海外贸易中心,第二届进博会期间又有十余家机构确定意向。

虹桥商务区内两大“6+365”进口商品常年展平台也增长迅猛,不但在进博会期间迎来了大批消费者,客流量日均上万人次,累计销售额约800万元,还入驻了更多外国客商。

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接待外商代表团20多家、品牌商100多家,达成入驻意向50多家,累计在售商品来自近70个国家和地区,品牌600多个,单品数量超过8000种。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 累计在售商品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品牌500多个,进博会期间与近40家企业及贸易商会达成采购意向订单。有法国、南非、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瑞士、意大利、波兰等20余个国家进口馆开业或签约入驻贸易港。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