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语料库研究院在沪揭牌 证监会:全面推开“全流通”改革 体验甲骨文拓印 感受汉字魅力 防止“破窗” 从观鸟研究鸟到守护滩涂湿地
第6版:综合新闻 2019-11-18
在张东升眼中临港充满魅力

从观鸟研究鸟到守护滩涂湿地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张东升 首席记者 陈炅玮 摄

扫二维码看视频

“今年鸟况超级好,猛禽多达几十种,有黑翅鸢、白腹鹞、红隼、普通鵟、黑脸琵鹭……前几天,临港还飞来十几只小天鹅。”聊起这群神秘造访的老朋友,张东升抑制不住地欣喜,作为一名观鸟“重度爱好者”,他不仅建立了“生态南汇”微信群,和各地“鸟友”交流心得,还把观鸟搬进了课堂,组织学生集体观鸟,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高峰期,不少“神秘访客”漂洋过海,来到位于上海东南角的南汇东滩落脚暂息、补充体力。

南汇东滩湿地面积122.5平方公里,北起机场围合区,南至南汇新城镇芦潮港码头,西至九四塘,东至海边滩涂。作为著名的观鸟胜地,最近这里迎来一群重量级“嘉宾”。

处于候鸟迁徙路径临港是观鸟首选地

张东升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副教授,他爱观鸟,也喜欢研究鸟。“每年春、秋两季,一些鸟类会有规律地、沿固定路线、定时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长距离往返移居的行为。这些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种即是迁徙鸟类,或者直接叫做候鸟。”

张东升告诉记者,世界上有三大著名的鸟类迁徙区: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具体而言,可以将其划分为八条乃至更多的候鸟迁徙路径。临港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径上,每年都能观赏到候鸟集结南迁的壮观场景,因此成为不少人的观鸟首选地。

先是观鸟爱好者后成鸟类研究者

其实,张东升的观鸟资龄不算长,但对鸟类的研究却很透。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各式各样有关鸟类的书籍,还在电脑桌面上发现了一个文件夹,专门存放着几千张拍摄的鸟类照片。他说,观鸟有种神奇的魔力,一旦“入坑”就出不来了。

接受采访时,张东升正在批改学生们交上来的“观鸟心得”,他在学校里开设了“鸟类生态与鉴赏”选修课,受到学生们的热捧。“自从3年前和朋友们一起到南汇东滩观鸟后,我就爱上了这个活动,每周必去一次。一开始也是什么都不懂,只能买些书籍补功课,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来研究更有价值的课题。”

起初,张东升也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能有20个学生选课就心满意足了,但他没想到,大家的观鸟积极性很高,开课那天来了97位学生,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组织清滩活动守护候鸟迁徙

张东升的三尺讲台不仅限于上海海洋大学,他还走入临港的中小学、社区内,举办科普讲座,提升大家的生态环境意识。

“候鸟迁徙季对于观鸟人来说,像是嘉年华;对于迁徙的候鸟,却是生死考验,漫漫长途,几多险阻。”张东升告诉记者,鸟类在长途迁徙途中可能面临被捕杀的威胁,高楼大厦闪烁的玻璃幕墙也会成为鸟类撞击死亡的杀手,海洋漂浮的塑料制品被鸟类误食后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应当减少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帮助鸟类完成壮阔的迁徙之旅。”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为了解决塑料污染,打破候鸟的“塑”命,张东升时常组织清滩活动,来自各地的“鸟友”纷纷加入其中,一起维护净滩湿地,守护候鸟的迁徙安全。

许多人习惯了城市的喧嚣,初来临港时会觉得不适应。但对张东升来说,这里就像“世外桃源”,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生活的“小确幸”。2012年,他到上海海洋大学应聘时,就被临港的美景所吸引,他说,“来了就不想离开,欢迎大家到临港看看。”

本报驻临港记者 杨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