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
买了一双新的白跑鞋,穿上后很是爱惜,每天回家都要擦拭干净整洁。有几天因为忙而耽误了,白鞋慢慢变黑,再怎么擦也回不到光亮如新,便怠慢起来,不想再去费力。结果,白跑鞋快变成灰跑鞋,离“退役”也不远了。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发生,你肯定经历过。睡觉前拿起手机,对自己说只玩5分钟,结果一玩就两三个小时;饭桌上面对心心念念的红烧肉,想减肥咬牙说只吃一块,第二块第三块也接连下肚;酒席间朋友来敬,盛情难却说只喝一杯,到最后一整瓶都被消灭……
这就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哲理:人一旦放任自己有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一旦有了一个突破口,接下来很可能就一发不可收拾。
正如美国的几位学者,提出过这样一个“破窗效应”: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用多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同理,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很快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印记;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一旦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无所顾忌地随地乱扔垃圾,而且不会觉得羞愧……
一件事情、一样东西一旦有了裂痕,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任其变得更坏。有点类似中国的一句古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比如小区里的垃圾分类。一开始,有的人嫌远或者麻烦,不愿多走几步,在垃圾桶撤走之后,还是偷偷把垃圾扔在原来的地方,随后就有人会效仿,垃圾也从一袋变成两袋、三袋……而如果有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及时清理,并予以提醒、警告,一次两次三次,慢慢乱扔的也没了。如果大家都视而不见,整个小区肯定会成为垃圾场。
又如上海经过多年的交通大整治,现在无论是机动车还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已蔚然成风,连非机动车也比以前规矩多了。但是,如果一旦放松管理,只要有乱停车、乱穿马路,或者非机动车违法骑行不受处罚,那么,“破窗效应”就会发挥作用,会有更多人效仿,马路上的交通乱象又可能回潮。
生活中打败你的,往往不是那些重大的挫折,而是一些小事,一次放纵、一次放弃。所以,无论是从个人自律的角度,还是整个社会治理来看,都要防止“破窗”,更要及时“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