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欧洲印象(帛画) 韩秋岩其人其事 一起来拔河 盘  山 苏州才子陶文瑜 闲话烧卖 说说枫叶的故事
第21版:夜光杯 2019-12-13

闲话烧卖

陈甬沪

上海点心中的烧卖,境遇比较特殊,不少点心店可能都不经营,市民也不如对馄饨、生煎那样可能会隔三差五光顾。有些小朋友可能还叫不出烧卖之名。但烧卖在上海点心中的“位置”“口碑”“功用”,则如同海派商业文化孕育下市场的一道风景线,术有所长业有所短,各有千秋而无可替代。

外孙黄子曾经疑问过“烧卖”之命名,与大饼油条之形、粢饭豆浆之义、小笼之蒸、生煎之烹等等都不相同;食物的名目繁多,比如说烧饼,因烧与饼之配,一说便明;又如定胜糕,也因糕之相叠,节节高喻为胜,也能理解;惟这烧与卖的搭配之称,有点牵强。原来,烧卖非能顾名思义,可见其有故事了,有说语音的谐音而来,有说食材之料而成,有说食物形状而定,也有说经营方式而名,更有一“非遗”称“边烧边卖”而来。

吃货老黄说,上海烧卖一般以糯米为主,配以肉丁、菇丁或笋丁,辅以鲜酱浓油拌和而成。虽与用芦苇叶、箸叶包裹的粽子,味觉上难说有特别的异样,可烧卖用面皮包裹,就是不叫面什么、皮什么。

更有甚者,烧卖与小笼、生煎境遇不一,名称费猜详外,哪位吃货又能说出或者找出一家以烧卖命名的“专卖”店?据称,专营以酱香糯米、超精肉丁、香嫩菇丁为“主料”的烧卖店,在大上海竟然很难找。

烧卖这“三怪”,丝毫挡不住消费者喜食的热情,许多吃货也许不解其名来由;众多经营者或许也因“火候”之故,不以专业专营店“出市”。那天参加了徐汇区妇联在乔家栅体验中心举办的“海派点心”文化讲座,主办方匠心独具,从点心的由来,江南小吃的意境,海派点心需求的传承性,让参与者在知识点、信息量中大饱口福。但是,在罗列的众多点心中,烧卖则不见踪影。一位朋友真是上心,特地从隔壁店堂买了两盒烧卖嘱我明天当早餐。咖喱饺、椒盐饼、绿豆糕口味很时尚,这速冻烧卖还要蒸了吃,有点麻烦吧。出于礼节而收下了。然而出乎意料,不显山露水的烧卖,味道还真不错,糯米可粒粒数,不粘牙有酱香;肉丁可称肉块,差不多有2厘米见方,现在猪肉身份不菲,块肉进口好像“捡了外快”;外皮韧、糯米肉丁油而不腻,热而不烫,入口细嚼十分有味道,这一吃颠覆了长期以来速冻点心难称心或不好吃的概念。

烧卖制作的技术比较简便,食材配料也简单,再者加热工夫也不长,可烧卖何以敌不过小笼生煎?也许正是它的“宿命”。何以见得?

回到烧卖之名来由上,有说“烧”是“捎”的谐音,有说“卖”是“麦”料之故,我则以为两者兼而有之。而“边烧边卖”之顾名思义太牵强不能置信。能让烧卖经久不衰,传说中兄弟俩分家而成就“烧卖”的典故或可采信。古之,弟弟顺从了兄嫂分家而不“分工”,为解兄之为难嫂嫂之疑,一边继续包裹馒头卖,一边制成“开口如莲花、糯米当馅儿”的新品包,顺便“捎”带着卖。这经营模式——捎卖,让烧卖诞生了。包子功用自然无可撼动,而烧卖多滋多味也有立足之地,于是捎着卖的“烧卖”,不成主流也风流。

烧卖,因经营模式而生,在今天海派创业潮中,让人启迪多多。创业者专注专业,专注专业的“配套”安身立命,借助成熟的渠道,体现自身价值,赢得市场需求份额而多赢共赢。反观那些术不专攻,而又图跨界,或以资本为载体图谋者,结果被“烧卖”嘲笑。

烧卖,上海点心的普通一员,演绎的经营之道,精明而高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