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去上博偶遇瑞鼠财鼠与灵鼠 墨是鲜活的 人是痴迷的
第13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0-01-14

墨是鲜活的 人是痴迷的

“弄堂小厂”曹素功的幕后故事

藏在弄堂深处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记者 王凯 摄

童依军在修剪墨锭

饮冰室墨模

几十斤的锤墨大锤

扫一扫看视频

深藏于城市一隅南山路的曹素功墨厂要搬迁了,记者前去探访,没想到,进入一条狭小得一辆车开过都战战兢兢的弄堂,在一排斑驳的石墙后,一家毫不起眼的厂房内,还蜗居着两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和“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上海市两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之一也安居于此。六名国家级非遗大师、十二位上海非遗传承人,使两项流传三百余年的技艺延续至今,形成了从最高端到最普通的传承梯队体系。据了解,现在,厂里百分之九十的员工都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墨迹不曾褪色。

掌纹里的坚持

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歙县人曹素功创设墨庄。据传,康熙南巡时,曹素功曾以“黄山图”墨进献,深得赏识,并御赐“紫玉光”之名,由此墨庄名声大振。1864年,曹素功墨庄迁址沪上,受到海派书画的滋养,与海派书画相结合,钱慧安、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等众多书画家都曾为曹素功制墨进行绘稿。深谙制墨历史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员王毅说,任伯年晚年曾经在曹素功墨庄久住,他以画家的体验,指导工人改变了墨的调色,从此配方代代相传,“上海的墨强调分色能力,现在生产的墨,书画家认可的从焦墨到淡墨能分出84种来。”

年近七旬的鲁建庆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徽墨制作技艺即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第14代代表性传承人。他已经退休,仍时不时来厂里指导徒弟,为的是培养下一代制墨传人。鲁建庆笑言,学徒进厂来,第一个学的就是洗澡,日日粘在皮肤上的墨点墨斑如何洗净,可算学制墨入门的技巧。鲁建庆伸出手来,沟壑纵横的手纹里,依然嵌着经年无法洗净的墨迹,浅浅的黑色就像王冕所画墨梅的枝杈,从掌心散开。

年轻的非遗传承人童依军一手持锤,一手搓墨,墨料在他的手下散发出淡淡的暖光。“硬配锤击法”是制成优质墨锭所需要的独特工艺,手工使用几十斤的铁锤反复捶打,直至把墨料捶打成细糯均匀的状态。再细揉搓收,制成墨条,放进石楠木制作的墨模里精压成型。然后每天的翻晾,根据墨锭的分量大小,经过4到12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自然晾干,两斤四两的墨则要晾两年。“墨在空气中会变化,墨是活的。”鲁建庆对墨的爱惜之情溢于言表。

墨锭藏的雅事

鲁建庆的徒弟、中国文房四宝制墨艺术大师徐明介绍说:“曹素功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这制墨的过程中,墨模选用的是珍贵的石楠木,吸收水分能力强,且坚硬不易损坏。”数百年来,厂里积累的各种木刻墨模共有万余副,以同治年间的居多。左宗棠、林则徐、李鸿章等等,都曾定制过墨,因此留下了墨模。

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梅兰芳与吴昌硕等海派书画大师交往甚密。受他们的影响,去美国纽约演出前,梅兰芳向曹素功定制了一批墨锭,一套四锭,刻有梅兰芳亲笔所绘的梅花和书法,作为礼品送给大洋彼岸的粉丝。

文人墨客当中一直传承着定制墨的传统,每一副墨锭的背后,是一桩桩文人雅事。曹素功有“双百工程”,即一百位艺术家定制一百套墨,做的都是85岁以上的艺术家。百岁书画家顾振乐、故去不久的高式熊都有定制墨。“定制墨一般需提前一年半。顾振乐先生的墨是103岁定的,我们去送,他西装笔挺,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坐在藤椅上见了我们。顾老看墨,郑重其事地戴上了手套,看完后再一一放妥。百岁老人说过去八斤墨换一头牛,一头牛能顶好几亩地呢,因此墨是奢侈品,曹素功是上海的骄傲。”

搬迁后的憧憬

制墨是手工活,技艺的传承主要在于人。曹素功墨厂即将搬迁,变化的同时也给予百年非遗项目以新的发展契机。在墨厂老人和年轻人的共同愿景中,新的厂房将集生产、展示、旅游、研究四大功能于一身,所有的手工制作过程都将透明可视,参观路线和生产过程由玻璃隔开,互不干扰。“首先,进门的博览厅,将有一个大屏幕,循环播放介绍制墨历史的视频。”徐明无限憧憬地说。他给记者看的手机效果图里,阳光从一根根木房梁的间隙洒下,在地面上形成倒影。人们三三两两地盘腿而坐,仰面而望,延续传统文脉的渴望,从画面中分明地漫溢出来。

本报记者 徐翌晟

记者手记

活的传承

苏东坡曾经形容墨“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正如与墨相伴一生的鲁建庆师傅所言,“墨是活的”,非遗保护在当下的关键也在于“生产性保护”,即通过生产,让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得以流传。

一家弄堂小厂里,笔和墨,这对文房双杰,双双在此生存绵延,在不同的时代,展现着它们不同的面貌。曹素功当年来上海,仰赖文化沃土成长为业内翘楚,在当下,它们确实需要一个更宽敞更先进的安身之处,但非遗项目的搬迁有其特殊性。非遗是依靠人而存在的,因人成事,是流动的活态艺术,一代又一代的非遗技艺传人以他们的坚持和坚韧传承着百年技艺,为擦亮上海文化品牌俯首、挥汗,如何让他们在当下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搬迁时考虑到他们的便利,便是其中重要因素,就像移栽树木,前提是需要符合其生长的空气和环境。

墨晕于纸,染出风云变幻,希望延续三百余年的曹素功能够将墨韵久久留在我们的目所能及处。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