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全国累计确诊5974例 上海新增14例 累计确诊80例 坚决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宗旨意识主战场 病例还会不会大规模增加 疫情面前展现“硬核”科学素养
第2版:要闻 2020-01-29

疫情面前展现“硬核”科学素养

马亚宁

对许多人来说,年味儿从来没有如此静悄悄。在上海,饭店里热闹的少了,商场里穿梭的人流少了,小区里欢闹的家庭聚会也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手机里的各种沟通热闹起来,新型冠状病毒各地病例数实时刷屏,大大小小微信群里人们相互提醒“出门记得戴口罩”……面对疫情,家家户户预备好的过年节奏一夜之间被打乱,无数人主动选择了从容和淡定。这份淡定,来自于全市上下抗击疫情的团结行动;这份淡定也来自,基于公民科学素养所体现出的科学认知和理性判断。

昨天,连日的冬雨难得歇歇脚,一对上了年纪的母女,身裹冬衣口罩严实,手挽手在瞿溪路上散散步。也许是口罩闷得有点久,女儿不自觉地脱下口罩,一旁的老母亲赶紧催她戴上,“我们说好的啊,出门就得戴口罩,不戴口罩我们就回家去了……”

病毒无情疫情凛冽,普通市民不经意间展现出的各种素养,汇聚成这座城市抗击疫情的“硬功夫”。其中,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从2010年的13.74%到2015年的18.71%,连续位居全国第一。随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不断深入,科普作为城市文化土壤的重要一环,不仅厚植创新沃土,更培育着城市居民的科学观念。根据上海“十三五”科普规划,到2020年,上海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还将努力攀升至25%。

2014年,上海开通首列“科普号”地铁列车,目前已覆盖14条地铁线路、2万多个地铁公交移动终端;在人流最密集的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等上海主要商圈,200多块户外LED大屏幕拿出“黄金时段”,滚动播出科普作品;上海800多个社区设立科普画廊、楼宇电子屏;包括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国际一流科普场馆在内的300多家科普教育基地,深入上海的社区里弄,成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强大“加速器”……

与公民科学素养相辅相成,上海市民的健康素养同样排名全国第一。此次,在疫情大考面前,普通市民不信谣不传谣,用行动保持社会的稳定。这两天,互相走动拜年的少了,外出聚会旅游纷纷取消,用实践证明着我们的科学健康意识值得“高分”——2018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38%,位列全国省级地区首位,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连续十多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

“高分”背后,是上海“大健康,大科普”平台“十年如一日”的耐心培育。在上海,许多普通人家都收到过一本“健康知识读本”,每年变换一个主题。截至目前,这项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健康工具”的健康科普实事,已经连续施行12年,累计发放数量近1亿份。世卫组织专家高度赞誉,一个城市“用年人均不到1.5元的财政经费”,让健康知识进入千家万户,而且能够长期、系统性地开展,这在全球尚属首个。

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后,上海各区、街镇、村居委第一时间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上海卫生健康部门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站、微信、微博等全方位开展防控科普宣传。网传“上海市民购买口罩全国第一”,恰恰从一个侧面说明普通市民及时接收到了来自上海卫生健康部门的科学指导,市民自我防护意识启动得准时、准确。

面对汹涌的疫情,勇敢顽强的医务人员冲锋在前,身在“后方”,我们每一个公民有责任也有义务,用科学健康的生活细节,扎起一道密不透风“健康篱笆”,让新冠病毒无孔可入!

如果你想把新冠病毒“拉下马”,请坚持去做每一个有益的“举手之劳”:勤洗手、多通风、少串门,出门戴口罩;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请戴口罩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主动报告旅行史、接触史。不用很久,也许你就会发现,自己已改变,病毒在退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