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
好人的坚持 一次互不见面的云合唱 上海人的“老娘舅”走了
第9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0-01-30

上海人的“老娘舅”走了

滑稽名家李九松昨逝世

李九松(右)与王汝刚是好搭档 记者 胡晓芒 摄

李九松(右)为观众签名 记者 孙中钦 摄

李九松 江苏海门人,1934年11月生,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脚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表演艺术家。2020年1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86岁。

他是滑稽戏《苏州两公差》的小公差,他凭独脚戏《头头是道》拿下了江南滑稽汇演“优秀表演奖”,他在83岁高龄还参演独脚戏《七十二家房客》只为让舞台留住笑声,让经典流传于舞台……他就是被上海人亲切唤为“老娘舅”的李九松。昨日,上海人永远送别了“老娘舅”,送别了他带给人们的欢笑岁月。

“老少配”默契惊人

曲艺界有句行话:找好搭档比找对象还难。老娘舅李九松于王汝刚而言就是“比对象还难寻”的好搭档。“老娘舅”年长王汝刚近20岁,台上台下,两人的关系是亦师亦友。

王汝刚说:“记得初磨合时,我觉得李九松的噱头太老套,而他也不习惯我的新花头。于是我们保留两种噱头同时上台演出,让观众的反应来给予评价。”滑稽演员都知道,创作一个“包袱”常常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真要放弃其实是很舍不得的,但老娘舅就有这样的魄力,“只要证明是我的噱头更受欢迎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他的构思,一切都以剧场效果为重。”

说起“老娘舅”之所以成为家喻户晓的“老娘舅”,就不得不提他和王汝刚共同合作独脚戏《头头是道》,剧中王汝刚扮演的年轻工人去工地不戴安全帽被李九松扮演的老娘舅教育。从那时开始,“老娘舅”这一称呼便不胫而走,且渐渐叫出了名。

《头头是道》第一次到广州演出,王汝刚事先买了两盒广东话磁带,天天听。一到广州,就用学到的“大兴”广东话与人交谈。当晚演《头头是道》,他没和李九松打招呼,就自说自话说起了广东话。虽然是现学现卖的“三脚猫”功夫,现场笑果却很不俗。但这可要了李九松的命,幸亏他经验丰富,就算一句话也听不懂,却依旧有模有样,一会儿装口吃,一会儿傻笑,眨眨眼睛,挠挠头皮,居然天衣无缝,完成演出。

下台后,同事们纷纷赞叹“老娘舅”:“年纪介大,适应性倒蛮强,第一次来广东,粤语句句听得懂!”李九松哑巴吃黄连,板着脸骂:“小鬼,侬给我吃药!”王汝刚自知理亏,再三向他赔笑脸、打招呼。又拉着好搭档上街吃夜宵“打边炉”(吃火锅)。三杯高粱酒下肚,李九松的不开心化为乌有,又谈笑风生起来。

入院前还在表演

别看李九松在台上总是游刃有余,但事实上,他患有糖尿病,又做过胆囊炎手术,自嘲是“糖太宗”,后又称为“无胆英雄”,是医院的常客。然而,李九松乐观开朗的个性却让他的生活丝毫没有被病魔的阴影阻挠,而直到在入院前的最后一个月,他还在努力为观众送去笑声。

李九松最后一次演出是去年11月初,和搭档王汝刚一同去松江为劳动模范朱良才80岁生日祝寿。在此前,去年8月9日,他还冒着酷暑为独脚戏艺术中心青年演员举办讲座。算起来,上海观众最后一次在舞台上看到“老娘舅”李九松应该是去年3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名家名剧月”中,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举办的传统独脚戏专场,他和王汝刚搭档演出《阿福上生意》。当日,王汝刚因感冒都只能用小嗓演出,若无老搭档默契十足的配合,恐怕就要被观众看出“漏洞”。

记得就在一年前,也就是去年的年初五,李九松还和李青、周艺凯等七位平均年龄超过85岁的滑稽老艺术家赶到中国大戏院,为当时新出品的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摇旗呐喊”。当时,李九松已在别的舞台连续演出两日,当晚血压飙到220,是吃了降压药来助阵。那一场,“老娘舅”登台激动道:“感谢广大观众来捧我们独脚戏的场,恭祝各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希望大家多看滑稽、长命百岁。”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