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全国累计确诊病例37198例 上海昨天治愈出院11例 新增确诊病例11例 10日退休工资不忙领 核酸检测“假阴性”为何? 普通市民无需过分担忧气溶胶传播 莫让“气溶胶”加重公众焦虑
第3版:要闻 2020-02-09
尚无事实证据 仅有理论可能

普通市民无需过分担忧气溶胶传播

新冠肺炎能否通过气溶胶传播?有人担心飘去飘来的气溶胶,不留神就被吸入身体里。国家卫建委官微“健康中国”今天发布了一系列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对于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的最新解释是,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专家也指出,气溶胶能否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还不明确,尚无事实证据,仅有理论可能,无需恐慌。按照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聚会等要求防范,是可以防住气溶胶的。

气溶胶传播尚待明确

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关于传播途径在先前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基础上增加了“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解释,气溶胶的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气溶胶传播的情况,目前是不明确的。第五版诊疗方案对于传播途径的描述,也是基于对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发展特点,及时将经验纳入到方案中,以指导临床的实践。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气溶胶学会秘书长曹军骥介绍,气溶胶是人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排出的液滴,呼吸、咳嗽、打喷嚏和大笑均会产生液滴。其粒径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体后很快(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蒸发,形成粒径几微米的飞沫核,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

对于新冠病毒是否可以在空气里存活,世界卫生组织昨天表态:现有最佳证据表明,病毒是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的。飞沫重量较重,无法漂浮在空气中,一般是通过近距离传播的。然而,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我们将继续监测其潜在的传播途径。

不太可能让人中招

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指出,气溶胶并不是一直飘,很容易沉降,附着在物体表面。即使是飘的状态,一来我们有口罩防护,所以提倡口罩要遮严口鼻,尽可能减少面部和口罩边缘之间的缝隙。二是病毒致病也要达到一定的量,在空旷、人少的环境里,气溶胶被稀释了,吹散了,微量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不太可能让人“中招”。

四川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李后强撰文表示,对于非医护人员而言,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同样,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上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病毒量能致病的可能性不高。

郭威同时表示,在封闭空间,如电梯、办公室,气溶胶感染风险才会高一些,大家不要聚集,排队时相隔1.5米到2米左右比较安全。他指出,气溶胶的传播对医护人员防范的意义更大。提醒他们在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时,采取空气隔离措施,比如戴防护口罩、护目镜等。

专家称,在居家生活中,开窗透气很有必要,保持空气流通、室内换气,气溶胶随之吹走。而空气不流通,别说新冠肺炎,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容易上门。另外,冲马桶时把马桶盖盖好,可以防止气溶胶传播。

本报记者 郜阳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