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忠与澳大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一起录制《黄河颂》
许忠
“Be Strong,China!(中国,加油!)”昨天上午,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琼·萨瑟兰剧场,一遍又一遍回响着这句铿锵有力的声援。著名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站在台前,眼眶湿润了。他的身后是澳大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他们关心着新冠肺炎疫情,共同录制了一曲《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许忠动情地说:“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身处国际舞台的音乐人为祖国加油义不容辞。”
《黄河》情深
尽管澳大利亚也已出现了确诊病例,但尚未对演出市场造成太大影响。许忠透露,仅澳大利亚歌剧院近期就有《唐璜》《卡门》《浮士德》三部歌剧在1448座的琼·萨瑟兰剧场上演,昨晚是他执棒的歌剧《唐璜》的第6场演出。此前,许忠应澳大利亚歌剧院邀请,连续指挥8场《唐璜》。演出从大年夜开始,将持续到2月15日。
伴随着在澳大利亚排练演出的推进,很多参与其中的外籍音乐家和工作人员都在关注中国的疫情,许忠也思索着,自己能为正在抗击疫情的祖国和祖国人民做点什么?早在2003年,许忠就曾在一场抗击非典的公益音乐会上,和法国钢琴家菲利浦·昂特蒙、芬兰女钢琴家劳拉·米考拉六手连弹《保卫黄河》。这一次,许忠提出,由中澳音乐家共同排演一首《黄河颂》,用艺术传递国际知名艺术院团对中国的声援。
在这场特别的声援演出里,许忠同时担任指挥和钢琴独奏。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引出独奏钢琴的反复呈述。《黄河颂》对于演奏家们来说是有些陌生的,许忠用指挥棒和琴键带领乐团走进中华民族的富饶土地,感受可爱而又质朴的中国人民,赞颂着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在许忠看来,祖国一定会尽早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黄河颂》传递的恰恰是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和时代的最强音。
率先发声
从3部歌剧的演出日程中挤出录制时间并不容易。许忠向老朋友澳大利亚歌剧院艺术总监林登·特拉奇尼提出了这个建议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热情响应,澳大利亚歌剧院交响乐团总监、华人小提琴家马骏一和乐团总经理杰拉德·帕塔卡也着手与演奏家们及工会联系,最终确认昨天上午10点半可以录制。
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段4分钟的视频录制了1个半小时。待录制完毕,距离当晚的《唐璜》开幕只剩7个小时,布景搭建小组立即对舞台进行调整,争分夺秒在开场前还原了歌剧布景。待3个多小时的歌剧指挥工作结束,录制时的画面仍在许忠的脑海中回放。马骏一同样彻夜辗转难眠,尽管已经在澳大利亚生活了近30年,但他的出生地上海和师从上音教授丁芷诺的学习经历,让他情不自禁地抒发出“我的根和心都在中国”。
《唐璜》让许忠成为第一位登上悉尼歌剧院歌剧指挥舞台的中国音乐家,他促成的这曲《黄河颂》,也让澳大利亚歌剧院成为首个在国际声援的知名艺术团体。在拥有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众多华人和中餐馆让每一位演奏员都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马骏一说,团里每个人都会用筷子。这一次,几位声部首席更是在录制间隙跟着马骏一学起了中文,在镜头前说出了一句句真诚的“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