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依然严峻的疫情,一边是城市稳定运行的需求。陆续到来的“复工潮”,考验着每个地方的综合治理能力。
在上海,“北欧式排队”、定时公共设施消毒、远程视频会议、距离感鲜明的地铁车厢……人们看到了秩序,看到了冷静,还看到了背后的用心。这样的上海,正是这场“战疫”中信心之所在。
没有拥挤与混乱
“我在上海的地铁站。能看到通勤中的上班族,但是人流大约只有平时的一成左右。”相对平日里的热闹,日本TBS电视台记者在报道中的口吻听起来有些感慨。
“上海,企业复工了也没看到拥挤混乱。”报道认为,得益于上海市政府推荐错峰上班和居家在线办公的举措,“在上班高峰时段却不见平时的拥挤”。
日本记者看到,复工的日企正积极响应号召,采取视频连线等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多家日本企业已经重启在华业务。在上海近郊拥有多座工厂的旭化成工业公司表示,将尽快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一向谨慎的日企为何选择复工?答案很简单:世界都在看着上海,而上海给人信心。
不打无准备之仗。据德国《商报》观察,大多数企业成立了应对小组,为假期后的复工做好准备。最常见的措施包括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口罩并监测体温。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执行董事西蒙娜·珀尔说,预计大多数企业将完成“软启动”。
在线办公“新实验”
上海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总体以居家办公为主,居家办公的员工数占70%以上。日本《富士产经商报》报道,为了避免员工和顾客感染病毒,许多中国企业要求员工在家上班或限制外出。检验在家上班能否行之有效,这或开启了一场“世界最大规模的实验”。
在产品和服务都向网上转移的趋势下,德国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咨询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中国的互联网和物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保护”,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在路透社看来,这种转变甚至吸引了更习惯在展厅里做生意的公司——比如特斯拉,近期大力在网上推广产品。
每个人都在加油
“在上海,外面人很少。这是多么平稳和寂静。”法新社文章写道,在平日热闹的外滩,唯一划破这种寂静的,也许是来自海关大楼的钟声。上海的秩序感,来自自律。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城市加油。
英国广播公司对“外卖”印象深刻,认为非常时期“中国的外卖是一个很好的措施”。在上海,疫情期间“无接触送餐”在各大外卖平台已经实行多日:改变原有面对面送餐模式,骑手将外卖留在指定区域,顾客不必见面就可以拿到外卖,最大程度保障彼此的健康和安全。
除了自律,还有友善。“一个装着一些医用口罩的透明塑料袋,放在我上海公寓的门口,还有一份‘友好通知’,告诉我要在家隔离两周。”路透社记者戴维·斯坦韦记录了自己从湖北回到上海后所见到的情景。
“我看到城市的坚持,人民的坚定、沉着、有序……一切都是为了战胜疫情。”在上海生活了三年的西班牙作家洛拉·贝卡里亚在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发表了题为《坚持》的文章。在她看来,上海是一座繁华、美丽、充满魅力和热情好客的城市。“总会有中国人来帮助我们。即使是现在,当面对面接触让人害怕之时,他们也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努力提供帮助。”贝卡里亚写道:中国人有趣、活泼、友好。疫情当下,他们没有变…… 首席记者 吴宇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