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赏李芳园《促膝谈心图》 向市场要警力 新春如何试笔 乍浦路不仅仅是条美食街 玉骨还疑天上仙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0-02-23

乍浦路不仅仅是条美食街

沈琦华

这段时间,众多小白领不得不选择在家做饭。刚开始摸索厨艺尝试煮鸡蛋,忽然记起在哪本书里看到,蔡琴的老歌《缺口》,只须歌者腔圆音正,速度始终,诚煮蛋之最佳计时器。置鸡蛋于沸水之中,开始演唱《缺口》,如需吃口嫩一点,唱至全曲末尾两句“在心里的缺口,让时间去填满”,恰熟矣;若需老一点,可唱第二遍,至“生命不断转弯,起起落落变成习惯”即可。歌词也应景,大半辈子提倡享乐主义的年轻人,一心一意地守在家里,在这场危机下,谁都不能,也不愿意做这座城市的缺口。

深知自己厨艺不精,身旁又无当炉文君,只能遥想上海那些引人遐思的旖旎美食。日前读《虹口区志》,上面记录了上海最早成市的乍浦路美食街。1988年下半年,24岁待业青年钱进,率先在乍浦路316号至318号开设“蒙利酒楼”。1989年乍浦路仅有13家餐饮店,1991年发展到27家。1992年,乍浦路美食街餐饮迅猛发展,餐饮酒楼达到76家。1993年,乍浦路美食街拥有各类餐厅、酒楼108家。夜幕降临,整条路上灯红酒绿,人头攒动,资深吃客对这条马路上各饭店招牌菜如数家珍:“王朝大酒店”的牛肋排,“博世凯”的红烧肉,“丁香饭店”的大王蛇……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乍浦路上就已餐厅林立。日本料理店有普通与高级之分,高级料理店又称“料亭”。据《虹口区志》记载,上海最早的日本“料亭”就开在乍浦路42号,名曰“藤村家”。老板娘本是艺伎出身,以一双纤纤妙手操理料亭。民国时期的上海作家林微音(注:此人不是“太太客厅”的女主人林徽因)在他的《上海百景》里写道:陈列窗中是一瓶瓶的菊正宗,舞鹤,千福;还有应季节而给陈列着的立雏……那区域日本气息的浓厚远胜于霞飞路的俄罗斯气息。

乍浦路位于虹口区西南部,长约一公里多,南起北苏州路,依次北跨海宁路、武进路,并继续向北延伸至衡水路,与四川北路公园接壤。乍浦路辟筑于19世纪40年代末期,逐渐向北延伸至武进路,2002年延伸至新开辟的衡水路。当然乍浦路的传奇不仅仅是美食。

1912年冬日,刘海粟、汪亚尘、乌始光在位于乍浦路一家名为“宝亭”的西餐厅午餐,从窗门中望出去对面墙上贴了一张招租条子,餐后就去赁定那间房子。他们租下的房子是乍浦路8号。那一年,刘海粟16岁。1912年11月,刘海粟、汪亚尘、乌始光等人在乍浦路8号租一间洋房,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这便是之后赫赫有名的上海美专的前身。

上海美专冒了许多天下之“大不韪”。先是1919年,该校在中国首次提出“不论男女均可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制,后又将女性人体写生纳入课程。传奇画家潘玉良便在1920年第二批入学上海美专的女生名册中,当时的学籍登记册中她的名字叫潘世秀。还真是巧合,早年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从妓院赎出纳为小妾的潘玉良,一直就居住在乍浦路上。1921年潘玉良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里昂国立美专、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和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这个不寻常的女人1928年学成归国,受聘担任了母校上海美专的西画系主任。

黄蜀芹把潘玉良的传奇拍成了一部电影《画魂》,这几天在家无聊,想在电影中找找乍浦路的影子,翻来覆去地看,倒是发现了,一个绝望的冬天之后总有一个希望的春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