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赏李芳园《促膝谈心图》 向市场要警力 新春如何试笔 乍浦路不仅仅是条美食街 玉骨还疑天上仙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0-02-23

向市场要警力

戴 民

世纪之交,我在市郊田园派出所当所长,那里是一片开垦的热土,有上百家加工厂,大量的民工居住在辖区的出租房里,人员频繁流动,临时户口申报率很低,违法犯罪人员隐匿其间,案件频发,每日派出所要接到几十起报警电话,所里几十名警力疲于奔命。隔三差五,所里倾其全所警力,扑向各个来沪人员集聚地房屋实施“清查”,将那些不报临时户口,来路不明的来沪人员收容遣返。这种花大量警力成本、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既与改革开放和国家鼓励农民工入城打工的政策相悖,又使辖区治安的依法治理埋下隐患。

彼时,上下都在思索探寻良策。我和所里的民警花了一番功夫,对辖区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心中渐渐有了“谱”。

梳理出租私房乱象,依法规整市场秩序从而抓好来沪人员落脚地管理是稳定地区治安的“牛鼻子”。然而警力从何而来?

经济学法则告诉我们,市场秩序是利益各方良性博弈的结果,而各方合作是一剂良药,市场蕴藏着强大的力量。派出所联通地区税务、工商、房地部门和地区居委会,形成综治小组,着手组建统一的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社,由政府搭台,服务社“唱戏”,依托“4050”工程(组织40岁50岁待业下岗人员重返工作岗位),将闲置下岗的人员组织起来,在田园组建了六个服务站。户籍民警严格按照政府颁发的《出租房屋管理条例》运作,动员每个出租房屋的主人,签订委托出租房管理服务合同。合同的“亮点”是房屋委托服务社出租;服务社以“房东”名义再与承租人签约,从中开展对承租人身份信息核查、临时户籍申报、日常租赁管理当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原先租赁者双方信息不对称、日常活动不见面,甚至承租人到期拖逃租金等纠葛。

张先生全家是动迁户,在田园分配住房三套,而他们全家仍在市中心上班,将田园三套动迁房托人出租,承租人摇身一变,充当二房东转租他人。最后,房东竟不知承租人究竟是谁,张先生也无法履行督促承租人申报户籍信息的法律义务,自己也屡屡收不到租金,还为房屋承租人利用出租屋从事违法活动受到治安处罚“鸣冤叫屈”。张先生三套出租房委托服务社管理,服务社人员代理他从事日常管理和提供服务,房东不仅按期拿到租金,而且三套住房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租赁房屋有个必要的前提,必须申报个人信息。之前,派出所户籍窗口数据显示,申报临时户籍信息最多达到四成,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社正常运行后,申报率达百分百,那些浑水摸鱼的人难以承租房屋,田园派出所管辖的治安状况发案率直线下降,警力不再四处奔忙,服务管理社无疑是派出所的强而有力的“臂膀”。

派出所几十号警力管辖数十万人口,莫说服务,连管理也难到位。但借助委托服务管理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率,派出所分出6个民警,就能妥当担负大量的信息采集和治安检查,派出所向用工企业提供打工者合法信息,那些企业也不再担心不法之徒混迹打工者队伍中。

服务社在出租房屋市场实现了共赢。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组当年采访这一综治创举,我深有感触地说:“警力有限,民力无限,市场像蕴藏民力资源的大海,我们应当面向大海,虔诚拜师,勇敢索取。”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