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学战疫(剪纸) 我陪外孙女“追星” “进课堂”和“上春晚” 商榻的雨 伸手够一够春天 樱岛人家
第14版:夜光杯 2020-02-26

“进课堂”和“上春晚”

过传忠

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上,一些青少年乃至儿童的精彩节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中有两处亮点,我印象深刻。

一处是北京学生的京剧表演。从幼儿园、中小学直到大学,各年龄段的同学们都上台演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有传统剧目,也有新编的现代剧目;有以唱功为主的片段,也有以技能展示为主的武打场面;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手眼身法步,各有讲究……最令人想不到的是,演出方的代表竟是北京市的教委主任,这位教育界一把手的致词,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北京各级各类学校京剧“进课堂”的情况。面对场上令人信服的丰硕成果,人们不禁对北京教育界在“传承戏曲文化传统”方面的努力,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赞赏。

另一处亮点在河南的分会场。河南是个戏曲大省,不仅有影响全国的豫剧,还有曲剧、越调、道情等多项剧种乃至其他曲艺形式。今年春节展演的节目十分丰富,而且,不少节目中都有少年儿童的角色演出。与北京不同的是,往往不以学校为主,多见的是家庭培养和社会培训,在广泛的社会基础上调教出不少崭露头角的小“名角”,有些十来岁甚至五六岁的孩子,也能有板有眼、循规蹈矩地展示自己的特长,看来基本功是相当扎实的,使人不禁为河南戏曲的后继有人而额手称庆。

戏曲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一项喜闻乐见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它的衰落与萧条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适应形势,推陈出新,挽救戏曲的边缘化,把它真正传承下去,是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尤其是青少年文化教育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项任务。

记得几年前,教育系统曾发过“京剧进课堂”的文件,但引起的却是一片质疑和争议。是啊,不谈教材、课程和师资的来源,缺乏时间、场地和经费的保证,只一味地提口号,“课堂”怎么“进”得去呢?然而,从今年戏曲春晚的情况来看,至少北京是在认真、扎实地探索和实践着。从电视上的表演来看,没有过硬的师资,不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条件,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希望北京的有关方面能把相关的做法、经验和认识好好总结一下,向其他地区传播,也希望有关方面,能把这一经验推广,使戏曲“进课堂”能在更大的范围开花结果,真正把“传承传统文化”的工作提到新水平。

至于河南培养戏曲人才的做法,也是十分可取的。在戏曲发展史上,艺人,包括“票房”,都擅长培养自己的子弟,而有些科班,包括一些民间的传授机构,也曾培养出不少人才。问题是不要被“功利”目的牵着鼻子走,眼睛只盯着出些“大腕”,以求名利双收。但从这次春晚的情况看,总体上还是值得肯定,也值得其他省市学习的。

总之,戏曲能逐渐“进课堂”,取得相应的成果,甚至能光光彩彩地“上春晚”,这既是戏曲传承的佳话,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喜讯,都是应该祝贺的,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