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他在“舱门”值守 她在“家门”管控 “黄标”直送集中点先检测再隔离
第5版:要闻 2020-03-19

他在“舱门”值守 她在“家门”管控

——记一对在闭环两端抗疫的特殊夫妻

“君在闭环头,我在闭环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浦江水。”在防输入战疫中,上海不断升级从“舱门”到“家门”的闭环管理。昨天,记者采访了浦东接送重点国家人员入境工作组T2二组组长王磊;巧的是,他的妻子陈晓琳在浦东洋泾街道社区服务办工作。

上海正打造“三个闭环”,通过做严做实落地后专用通道分流排查闭环、“直通车”接送转运闭环、属地社区管控闭环,确保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王磊和陈晓琳的工作,分处于“三个闭环”的起点和终点。

“秘密接头”

“有一对母女乘客飞机已经降落并通关,要到你们街道居家隔离,赶紧准备。我能帮到你的就这些了!”

“收到,马上安排!”

这不是两名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而是王磊和妻子的“秘密接头”。“接头”后,这个来自闭环“首尾”的任务完美衔接,乘客顺利回到小区并居家隔离。这也是夫妻俩难得在“大白天”进行的交谈。

大年初一开始,在社区工作的陈晓琳就投入疫情防控中,排摸核对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名单,联系卫生中心对接重点对象、密接对象的居家隔离,协调转运辖区内无居家隔离条件人员,加班加点连续工作了近两个月,简直忙得“飞”起来。

境内病例刚刚减少,境外输入压力又来临!3月6日,王磊奔赴浦东机场战疫前沿。作为组长,他带领“大白”队友们,身穿防护服,白班夜班轮番上阵,最少的时候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记者见到王磊时,他一脸疲惫:“原来在机关里朝九晚五,刚到这里上岗的时候不太适应。这几天好多了,增加了人员,工作强度减轻了。而且,因为流程比较明晰,不像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在摸索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咫尺天涯

因为在机场风险较大,王磊和他的“转运人”伙伴们被统一安排在浦东新区党校的大本营里居住,而且划定区域,不能随意进出。3月6日至今,王磊没有回过家,只能每隔一天给家里打一通电话,聊聊家常。

王磊性格内向、话不多,但在2月14日情人节那天,还是细心地为妻子选了一个精致的发箍。3月14日,白色情人节,两人“咫尺天涯”。“没有出入证,我进不了大本营;只好给他送些衣物、食品到门口,让保安转交。好久没见到他了,希望他一切平安。”妻子陈晓琳说。

对于妻子,王磊也有太多没有说出口的担心。疫情开始的时候,物资匮乏,口罩不够,没有护目镜,社区干部通常只穿着一次性雨披四处排查。“有一次,妻子接到任务,要在3小时内集中转移住在辖区宾馆内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我非常担心,但又不敢说出口,只好故作镇静提醒她保持距离,工作结束后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声平安。”

虽然都盼望着疫情早点结束,但两人的心愿各有不同——

“我想吃顿好的,火锅,水煮牛蛙、麻辣的那种,还有芥末三文鱼刺身……”丈夫惦念着“舌尖上”的美味。

“我想一家人一起出去玩,过一个轻松的悠长假期。”妻子则有自由放飞的遐想。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