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峰 北京市第171中学教育集团怀柔三中分校初一(1)班
因为肆虐的疫情,我们不得不停课。
不过,这对我的学习却毫无影响。不必说文化课学习内容的丰富,不必说体育艺术课学习形式的多彩,单是“研学课”就另有一番趣味。这不,“研学课”老师要求我们在家尝试培育豆苗。
“培育豆苗”对我这个做事粗手粗脚的男孩子来说,既有乐趣也不乏挑战。我找来一个托盘,在盘底铺上厚厚的一层土,接着把红豆种子稀疏而又均匀地撒在里面,再撒上一层薄薄的细粒土,然后用喷壶密密地浇了水,生怕哪一粒种子因为我的疏忽而受渴。但是它真的能长出来吗?我心里还是有些疑虑。
到了第三天,奇迹真的发生了。一棵小嫩芽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嫩芽弓着背,背上驮着一块泥土,像一个负重的老人,又像一个蜷缩着睡熟的婴儿,这份小惊喜让我心里乐开了花。我小心翼翼地捡起那块压着它的泥土,只见它底部的泥土已裂开,它的“脚”似乎不能扎到更深的泥土里,但充满力量的根茎告诉我,倔强的它正在努力地搜索着伸向远方。
又过了一天,瘦瘦黄黄的它,似乎一碰便会立即折断。“它能长高?这地儿就不是种它的地方。”爸爸满是鄙夷地说道。爸爸的话语让我心里不禁一颤,但这份忧心很快就被豆苗的态势所冲走。不知何时它悄悄地昂起了头,身子骨也舒展开来。我不由想到了我刚刚读过的《红岩》一书中,江姐等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与敌人斗争,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还有“逆行者”们帮助武汉抗疫终于迎来了春天,他们靠的就是心中那坚定的信念。
我依然细心地照顾着红豆苗,可忙于上网课的我也难免有大意之时,哎!这天,我居然忘了给它浇水。
早上起床,我赶紧跑到窗台边。豆苗弯下了腰,两片叶子蔫蔫的,茎秆也因缺水而起了褶皱,没了一点生机。“完了,完了,让我给旱死了。”我心里暗叫不好。“我说什么来着,长不大,一天没浇水就快死了。”爸爸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的身后,他那阴阳怪气的话语无疑是给我受伤的心撒上了一把盐。哎,我早已习惯老爸用这种怪异方式与我交流。我也挺奇怪,每一次受他打击之后的我似乎也更有干劲,体内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力量在涌动。“哼。”我瞟了他一眼,急忙找到喷壶,先是给泥土浇了少量的水,再对着叶子喷了点水。豆苗在水的冲击下抖了抖“胳臂”,仿佛张大嘴尽情地吮吸着落在叶子上的小水滴。
心里挂念着红豆苗的我终于等到了下课,“活过来了,活过来了。”我冲着爸爸喊道。高高昂起头的它,在微风中晃了晃叶子,仿佛在向我道谢。这时,阳光照进来了,小叶子立刻把头调过去,如痴地沐浴着阳光。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一股豆苗的清香气息直达心底。仿佛托盘在我眼前慢慢变大,盘里的豆苗长得肥绿肥绿的,一阵风刮来,就像一湖绿水,真是“一水护苗将绿绕,数豆排闼送青来”啊!
没有广袤的原野,没有肥沃的土地,但在我的悉心照料下,豆苗不屈服于渺小与贫瘠,努力着它的“山花烂漫”之梦。
现实生活中的我,又何尝不像是这棵豆苗?
疯狂的疫情阻断了我的学习之路,惶恐、孤独也曾填满我的心。但是我的老师们像救护神一样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他们用和风细雨的爱抚慰着我怯懦的心,用渊博的精神食粮充盈着我的世界,用多样的教学形式精彩了我的生活……
在老师的呵护下,慢慢变得勇敢与坚强的我坚信:我与豆苗的“山花烂漫”之梦就在这个春天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