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城市治理的当下与未来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第2版:要闻 2020-04-13

城市治理的当下与未来

潘高峰

疫情还未过去,上海人补短板、谋未来的脚步已然迈开。

上周,上海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千人视频大会,发布重磅意见,要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之路;今天,上海又召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推进大会,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来自于上海的自省,更来自于她肩负的使命。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不仅要对标国际,参与最顶尖的较量,也要带头探索,走出前所未有的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这次疫情,对于上海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无论是内外防控,医疗救治,还是复工复产,上海都交出了较为出色的答卷。我们克服了危,寻到了机。这种机,除了包括在经济发展上谋转型,在吸引人才上添动力,也包括在提升治理能力上进行“压力测试”。

“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核心其实就是两个词,一是“便民”,二是“高效”。这两方面,平时可能游刃有余,但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在市民“闷”在家无法出门的特殊时期,两张“网”究竟是大显身手,还是会忙中出错?考验是真刀真枪的。

前不久有个故事很说明问题。疫情最严重的日子里,有一群人策划了一部纪录片《余生一日》,邀请大众在2020年2月9日这一天,拍摄他们与家人、恋人、同事的生活片段,扫描疫情影响下的人间百态。先后有5000多人报名参与了这一计划。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主角,也都是摄影师。

创意虽好,实现不易。疫情发生后,影院停业、剧组停工,相关的行政事项审批如何办理?好在有“一网通办”——上海出台政策,对疫情防控期间电影剧本、出版物、文化演出等行政审批事项实行网络备案审批,《余生一日》最终得以顺利拍摄。

类似的例子很多。从“健康云”填报,到“随申码”通行;从社区预约口罩,到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从企业办事“远程办”“应急办”“承诺办”,到复工复产“云路演”“云签约”“云开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外地媒体赞叹:“防疫,上海深谙动静之道。”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疫情,上海之所以可以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贯穿城市治理,以“绣花”功夫守护人民的健康,交出让人安心的答卷,这背后,正是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了支撑。

我们常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其实,城市治理的“便民”与“高效”也是无止境的。这也是上海“一网通办”向购物网站学习、建立“好差评”系统的初衷。从上线试运行至今,这个系统共收到群众评价1297200条,其中差评4928条。目前,所有实名差评均已回访整改。

疫情是“大考”,肯定也有“打分”,也要“订正”。其中,有市民的感受评价,也有主管部门自己发现的瓶颈与不足,更多的是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积累的经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固化下来,形成规章制度,让“通办”“统管”“闭环”更加万无一失。

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这是总书记对上海的嘱托。我们既要着眼当下,更要放眼未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