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跨过这段特殊的日子
第16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2020-05-17

跨过这段特殊的日子

◆湘君

从惊慌,焦虑,到沉静,思考,到修复,再出发……生活还在继续。这座城市里,每一个普通人,在经历了这段特殊的日子之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1

一位内科医生>>>

一起好好地活着

内科医生紫薇常常自嘲:“不用人抽,每天也忙得像一只陀螺。”虽然不如大医院级别高名气响,但因周边居民区密集,这家二级医院依然日日人满为患。规定的工作时间是早8:30到晚5:30,事实上没有一天能准点下班。前一个病人还没看完,后面几个已经挤在门口探头张望。早上一坐下,屁股就像长在了椅子上,喝水上厕所都得掐着秒;回家吃罢晚饭,还要挑灯夜战写论文。

听到“美女医生”的称呼,紫薇翻来一对大白眼:“你韩剧看多了吧?现实中的医生大多素面朝天,因为没时间化妆。再说,你怎么扑粉也遮不住痘痘啊。”有次她在门诊时见缝插针吃降压片,病人露出满脸的不可思议:“医生也会生病?”更严重的是椎间盘突出。有一次半夜起来上厕所,“咯噔”一声,整个人顿时不能动弹。本院医生同病相怜,为她保守治疗精心照顾,躺了两个月才回家。但医院缺人手,科室缺骨干,白发苍苍的老领导亲自上门委婉协商:“就躺在那里,不出门诊,只在小医生搞不定的时候帮他们拿个主意把把关?”于是,紫薇再次被抬下楼来,躺在诊室后面狭小的更衣室里,人不出现,但不缺勤;身体不能动,脑子还能转。

“最终让我坚持下来的,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而是面对疾病的挫败感。”每有病人经治疗无效离开人世,紫薇都感到遗憾和难过。去年母亲突发脑溢血,她眼睁睁地看着母亲去世,泪如雨下。她觉得自己太没用,身为医生,却留不住至亲至爱的人。她拼命学习,不断提高本领,只盼能看好更多病人。踏入不惑门槛,紫薇成了内科主任。

一月疫情突发,医院反应迅速,严阵以待,有条不紊,但紫薇还是失眠了。科室里的“小朋友”接诊了一个老年病人,春节去武汉探亲回来后觉得不舒服,以为是高血压又犯了。紫薇看过报告之后觉得有点不寻常,立即上报院方。不久这个病例被确诊了。科室里一时人仰马翻。这是她继母亲过世之后再一次深度紧张而焦虑,必须倾尽全力护好身边的人。她立即安排接诊的小医生隔离,门诊间内外每个角落彻底消毒,盯着所有小医生每天穿好防护服戴好手套,看着每一个“小朋友”喝下预防的中药汤……14天后警报解除,紫薇长长地舒了口气。

紫薇用钥匙打开家门,昏暗的室内出现一张灿烂的笑脸。儿子一边给她递上拖鞋,免洗消毒液,一边说:“爸爸胃不舒服,我已经给他吃了药。”紫薇的眼眶有点发热,她已经记不清上一次陪儿子出去玩是什么时候,不知不觉中儿子就长大了。她决定,接下来一定要抽时间去看房,是该换套大房子了。余生,她想和家人一起,好好活着。

2

一名心理咨询师>>>

你不只是一个人

“都说生活像一地鸡毛,可到我这里就变成漫天鹅毛,压得我喘不过气儿来。”任芳自怨自艾地说:“怎么所有的倒霉事都被我碰上了?”

几年前,她离婚、失业,又面临失去生命的威胁:因过分劳累和情绪压力,子宫和乳房相继发现肌瘤,两次手术把她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她躺在床上,欲哭无泪。

儿子惊恐不安的眼神刺痛了她,也让她清醒过来。她想换一种活法。她开始遍阅心理书籍,学习心理课程,希望在里面找到答案。慢慢地,她平静下来,接受了事实:“事实就是,他不爱我了。这与我是否优秀、做了什么没有关系。从今以后,我要学会自己爱自己。”5年的学习经历不仅帮她解决了大部分心理问题,还让她爱上了心理学。她开设了自己的心理工作室,既能经济独立,又能帮助那些像曾经的她一样遇到困难无法自拔的人。

新年之前疫情突发,任芳带着儿子像所有市民一样居家隔离。一眨眼两个月过去了,客户不能上门,线上咨询不便敞开心扉,工作室就没有业绩。随着假期一天天延长,她越来越焦躁不安。只出不进的财务状况不知还能维持多久;进入青春期的儿子本就桀骜难驯,宅家太久更变得心浮气躁,一不小心,母子之间战事频发。“该睡觉了!”她第N次催促,声音提高了八度。沉浸在游戏中的儿子霍地坐起来,平地炸雷:“知道啦!”他振振有词:“我都这么大了,你还把我当小孩。为睡觉吵架,那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一席话堵得她哑口无言,胸口隐隐作痛……

门铃响了,对讲机里出现一张戴口罩的脸,那是她久未联系的哥哥。随着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已经发福的哥哥扛着一袋东西吃力地走上楼来。打开袋子,里面是猪肉、水果和新鲜蔬菜。她的鼻翼微微有点发酸,平日里她总是计较家里的重男轻女,选择性地看不见哥哥对她的关心,在关键时刻,血缘至亲出现了。出门前哥哥忽然想起什么,回头说:“我给你托个底吧,你工作室剩余租期的租金我来承担。”

任芳一动不动地在沙发上坐着,直到天色渐暗。手机“叮”地一声发出提醒,她知道那是前夫按月转给儿子的生活费。这次数字与以往不同,再看留言:“这段时间所有行业都受到影响,在你恢复正常收入之前,我会支持你和儿子的生活费用。”

任芳心里陡然一松。学心理学的任芳不喜欢贴标签,也不想给人性定义,她只知道,特殊时期,他们放下了恩怨与爱恨,只留下人与人之间善良的底色。

三月中旬,终于等来了复工许可。任芳连奔带跑赶到工作室,被保安大叔一把拉住,塞给她一张物业通知——疫情期间减免两个月租金!任芳又意外又惊喜,在她习惯了凭一己之力打拼的时候,竟然还有那么多人记得她。

阳光暖洋洋的,任芳眯着眼睛想:活着,总有希望。

3

一位教育工作者>>>

奶奶的警世良言

这家少儿英语培训中心开在一家大卖场的旁边,平时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常常有家长把孩子送来上课之后,自己顺便逛逛超市。我推开平时忙碌的玻璃门,只觉眼前一片漆黑,几百平方米的学校里空荡荡静悄悄,只有角落里的一扇门开着,光亮斜斜地透进来,像是演出前的舞台。

筱怡坐在学生上课用的塑料小凳上吃三明治,那是她的午餐,一小时后她要给员工上培训课。作为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筱怡的英语培训学校经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长寒假。一月中旬,为安全起见筱怡决定提前放假。谁知开始有时,结束无期。企业做的是流水,学校已经停课4个月,不营业就没有收入,但有房租人工等硬性支出。账上的钱早就用完了,很多同行纷纷倒闭,员工遣散回家……“做人要道地。”从小奶奶就在她耳边叨叨,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了责任心。作为当家人,她爱惜手下的“小朋友”,担心他们万一生病没有基本医保。她从自己口袋里摸钱出来给员工缴社保发生活费,争取“一个都不能少”。

躺在床上,筱怡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念头:“放弃是最差的结果,对自己、对孩子们也是最大的伤害,我有责任要扛下去。”睡不着无济于事,不如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她联合几家像她一样的小型培训学校,集资聘请名师上“大师课”,为孩子们开拓眼界;又设计适合短期学习的新课包,每天在微信群里督促孩子们保持学习状态;同时,趁这个空当对员工进行培训。疫情之后教育行业会发生改变,光靠资本维持是行不通的,还必须有好的课程体系支撑,线上与线下互相补充。她号召员工积极学习新技术,包括怎么引流,制作视频、发抖音、淘玩等等各种渠道的尝试,时刻关注变化,跟上节拍。

“穷是穷在债里,冷是冷在风里”,奶奶的训导关键时刻再次起效,那一辈老上海人的处事哲学始终是应对突发困难的法宝。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少事情,筱怡可以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出来为员工缴纳社保,但她不能把家里的房子抵押去借钱发工资。大步往前拓展生意,也要谨慎做好财务核算,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这是企业家的理性,也是上海人的智慧。她还给自己买了保险。

学校建立三年来,她没少遭受家人的抱怨,上小学的女儿很不理解妈妈为什么没时间陪她。筱怡心里清楚,从经济角度衡量的确不算很好的投资,但那是她值得付出的事业。她记得自己当初的发心——以妈妈心态做学校,让孩子们学好英语,在国际化的社会里受益一辈子。她那么爱孩子,看着他们从磕磕绊绊一个一个蹦单词到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看到毫无演出功底的小不点自信地表演英语话剧,她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只要学校还顽强地“活着”,她一定能撑到重启的那一天。

4

一名外国设计师>>>

在这里挑战人生

意大利设计师安东尼奥5年前来到上海,成了这座国际化城市中的一员。他在静安寺的办公楼和几个合作伙伴开设了设计工作室,主要为百货商场和零售品牌店设计展示空间。

猝不及防的疫情之下,他和所有市民一样实行居家隔离。所幸,交流的隔断对他的工作影响不算很大。因为上海发达的网络系统和支持线上协作的办公软件,工作室的所有设计师和员工都可以同时线上办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立刻开始工作。安东尼奥满意地把这种自由又便利的方式称为“smart”方式。

他的客户们就没那么幸运了。疫情使零售业遭受重创,特别是平日里颇受上海时尚人士青睐的各大品牌门面,此时空无一人,营业额多日为零。安东尼奥和他的客户们努力寻找突破。就在这时,工作室接触了几个月的一家英国公司终于签下合同,该公司为拓展中国市场更换新的办公场地,找安东尼奥做办公室设计;接着工作室的供应商也对他说:“反正现在没啥生意,不如趁这个时间重新设计一下我们的样品陈列室吧。”安东尼奥欣然接下项目。

受疫情的影响,项目交期略微放松,他有更多的时间钻研设计。设计来源于生活,在上海的这几年,他喜欢看展览,逛弄堂,读“风水”,观察人,了解中国客户真正的需求。“设计无国界,好的设计就是解决问题。”他以国际化的眼光,运用东方密码,为本土品牌做出个性化的设计。

安东尼奥很庆幸当时留在上海。意大利有句话:“当意大利人开始做饭的时候,你得开枪打他才能让他停下。”宅久了,他开始在家里做菜,咖喱牛肉、金枪鱼意面、烤土豆、意大利蔬菜汤,还有拿手的提拉米苏。尽管上海有便捷的外卖网络,他更愿意走到附近熟悉的小店买东西。菜场难得遇见几个人,但蔬菜瓜果一如既往水嫩养眼,坚持营业的便利店里有他需要的新鲜牛奶和面包,服务生兢兢业业地守着店铺……橱窗里透出的暖色灯光照亮了寂寞的街头,也维持了他的基本生活。不能去酒吧喝一杯,不能见朋友,社交生活大大受限,但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上海这些年,除了事业,他还幸运地遇见了他的伴侣。

安东尼奥的家乡在意大利南部城市莱斯,被誉为南方的托斯卡纳。那里有热烈充足的阳光,酿造的葡萄酒跻身世界一流行列;那里的海水清澈见底,绿汪汪的像宝石一样瑰丽。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就在这样天堂般的“慢生活”中度过。如今他选择上海,因为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城市,既有他熟悉的Negroni鸡尾酒,又有在意大利缺少的发展和机会。他喜欢有变化的生活。与这座城市一起度过了这艰难的几个月,他与它建立起了更加亲密的关系。他决定在上海,再呆上5年10年,看生活,还会继续走到一个怎样的新的境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