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上海昨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18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 广告 可到世博去看怀旧剧《喀秋莎》 极限人生 “黑科技”守护学生安全 坚决守好疫情防控三道门
第8版:综合新闻 2020-05-19
今天是国际家庭医生日,以家庭医生为代表的上海社区医务人员尽心尽职——

坚决守好疫情防控三道门

今天是国际家庭医生日。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以家庭医生为代表的社区医务人员在上海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守好了社区居民健康、家园校园安全、城市外防输入“三道门”。不久前,上海出台“公共卫生建设20条”,明确了未来要切实加强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这也对家庭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守好居民健康之门

徐汇区斜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明星家庭医生朱兰说,受疫情影响,社区居民就诊有诸多不便,社区医疗机构在加强预检分诊和消毒防护的基础上,坚持全科门诊开放,同时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坚持家庭病床服务和辖区养老机构的定期巡诊指导。

“有些居民长期宅在家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慌,甚至影响慢性病的病情控制。”朱兰介绍,家庭医生团队主动电话联系签约居民,耐心解答他们的健康问题,同时指导慢性病的药物调整和用药注意事项。

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全市66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始终坚守基层服务网底,自2015年起实施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目前已累计签约超过770万人。春节期间,本市有近一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休息保持开诊。1月31日起,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诊,做到了服务不间断。疫情防控期间,社区门诊量达到全市门诊量七成以上。

守好家园校园大门

在农村地区,居民住得比较分散,家庭医生的管辖服务半径往往是市区的几倍,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徐冬建说,他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11支“疫情防控小组”,由家庭医生担任总协调,对重点人员上门逐一排摸、健康观察,并指导隔离期间做好消毒工作。因辖区流动人口多,“家庭医生+村工作人员+民警+志愿者”四方联动模式发挥积极作用。一些已经退休的乡村医生利用扎根农村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协助优化流程,主动要求参与疫情防控,成为年轻医生的榜样力量。

4月27日,上海初高三学生开学;昨天,其他高年级也已开学。上海市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辉介绍,家庭医生依托原本就有的全科医师进校园的工作模式,采用“一校一医、一校一策”的防控方案,也就是一名家庭医生要跟一所学校对接,指导他们做好学生的晨检、午检、健康观测,包括个人防护,包括通风消毒、信息报送,为复学后的疫情防控做好周全准备。

守好外防输入之门

基层是重大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家庭医生还承担了入沪道口值守和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工作。徐冬建提到,自接到驻守入市境道路安亭站的筛查工作任务后,他所在的中心迅速组织开展道口检测流程培训,对所有车辆人员进行测量体温、重点地区人员核查登记信息等,24小时轮岗持续值守。团队3月21日圆满完成道口值守任务,中心累计测温57.5万人次。

1月24日,杨浦区大桥社区的家庭医生参与了杨浦区第一家集中隔离点的组建、管理和运行工作。上月底,刘辉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约50名医护人员在这个集中隔离点里轮流度过了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这当中他们的管理或者服务的对象有重点地区的人员,也有密切接触者,包括现在境外返沪人员超500名,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做到了管理有序、有情,人员“应管尽管”、检测“应检尽检”,为外防输入守好了城市的第一道关卡。

在入沪道口,累计近3万人次社区医务人员24小时值守,对1100万余来沪人员进行健康检测、甄别与转运;在居民小区与集中隔离点,社区医务人员会同居村委干部、社区民警,对超过40万重点地区和境外来沪人员实施了隔离健康观察。 首席记者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