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行走间感悟品质生活 让夜市归来是一门“技术活” 上海今天入汛 文化遇见消费有惊喜更有格调
第6版:要闻 2020-06-01

上海今天入汛

■“三大汛情”考验“三大短板”“六大隐患”■四道防线+“一网统管”智能防汛

今天,上海入汛了!据相关部门初步预测,今年太湖流域区域性暴雨洪水可能重于往年,上海汛期将呈现“台风正常略偏多、强度偏强”“对流性天气偏强”“沿江沿海潮位偏高”等特点,风、暴、潮、洪可能“三碰头”甚至“四碰头”。

面对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流域超标洪水这三大汛情,城市“三大短板”“六大隐患”将面临考验。“三大短板”是指基础设施、基础工作、基层防汛。据统计,正处于建设高峰期的基础设施中,有超过140个重大工程项目需跨汛施工,在建工地有5529个(深基坑工地326个)。但许多防汛工程无法正常发挥效用,比如排水管道临时封堵、河道破堤开缺临时围堰。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单位防汛准备启动较晚,而且原本照例应及时组织开展的大规模演练和隐患检查,只能调整为桌面推演和无人机巡查,备汛工作的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

“三大短板”下,“六大隐患”尤其不容忽视——重点区域暴雨积水隐患、高空坠物伤人隐患、建筑工地度汛安全隐患、地下空间雨水倒灌隐患、险工险段渗水隐患、危棚简屋坍塌伤人隐患。

据了解,上海有以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区域除涝、市区排水系统为主的四道防台防汛防线。第一道防线构筑于沿海长江边。目前508公里的堤防已全部完工,基本达到抵御百年一遇高潮位和11、12级台风的标准。第二道防线筑在黄浦江上。目前全线523公里的防汛墙墙体已基本建成。第三道防线是市区的排水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全市170多个泵站管道网络,达到每小时排水36毫米的1年1遇标准。而杨浦区西南部的上海第一个双向泵站——杨树浦港泵闸,建成后每秒排水流量就可达到20万立方米。第四道防线是针对郊区的区域防洪治涝。目前385个圩区全部达到抵御50年一遇洪水和20年一遇涝水的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正以“一网统管”为契机,进一步提高防汛“技防”能力。预计于6月底完成的住建系统防汛防台场景,将行业内房建工地、住宅小区等领域各种重大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分级分类汇聚、综合研判、智能预警,完善灾害分析模型,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提升防汛管理工作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