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怎样的生活有品质 邓亚萍回“娘家”
第14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0-06-04

邓亚萍回“娘家”

上海半日游体验品质生活

邓亚萍在商店挑真丝衣服 何珂 刘心怡 摄

邓亚萍为本报读者题词

邓亚萍在红双喜公司试打羊皮球拍

邓亚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扫二维码看相关视频

两周前记者电话连线邓亚萍时,她对上海“五五购物节”甚是盼望。没想到昨天,邓亚萍便实现了心愿。

借出差苏州的机会,昨天下午邓亚萍回北京前,借道上海半日游,恰遇上“品质生活直播周”。从民族品牌红双喜到老字号上海妇女用品商店,邓亚萍心满意足地将上海的品质服务、品质生活带回了北京。

她的球技眼花缭乱,她的性格坚韧不拔,但她的骨子里有着江南水乡女子的自信、知性和婉约。邓亚萍透露:“我的妈妈是无锡人,所以我很喜欢上海味道、上海衣服,我还听得懂上海话,在国家队期间,张燮林等教练都是上海人,特别亲切。”陪同逛街的过程中,记者听邓亚萍讲述她眼中的“上海品质生活”。

上海制造 精细标准

在红双喜挥羊皮球拍

第一站,直奔红双喜大厦,一顿约了快一年的饭局,终于约上了。邓亚萍同红双喜总经理楼世和是多年的朋友,按楼总的话来说:“回上海就是回娘家。”邓亚萍赞同。

邓亚萍的“怪拍”,是红双喜当年为她量身定做的,自第一次夺得全国冠军开始,邓亚萍就一直使用红双喜的底板,“当初不少队友换了进口器材,但我还是相信红双喜,因为它的产品适合我。”如今,她依旧随身携带着那副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时的红双喜球拍,“这是我的武器,一辈子不离手。”

这一次在红双喜,楼世和又拿出了公司的“珍藏”——一副上世纪初的羊皮乒乓球拍,让邓亚萍试打。别看造型材质和现代的球拍不同,但邓亚萍使用起来相当娴熟,很快就上手了。

随后,楼总送上了早已准备好的三副红双喜爆款产品“乒乓球回弹训练器”。“训练器在疫情期间大卖,现在都脱销了,我特别留了三副给你。徐寅生在家也迷上了它,每天打20分钟,出一身汗,很舒服的。”邓亚萍笑称:“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这款产品,竟不知道是红双喜做的。”

邓亚萍的启蒙教练,是自己的父亲。因为身材矮小,邓亚萍八九岁时,父亲便着重训练她的步伐和正手,每天13小时苦练“童子功”。如今,父亲依然保持着打球的运动习惯,邓亚萍说,这款器材是最好的父亲节礼物。

上海购物 专业服务

在淮海路买真丝衣服

下一站,淮海路。邓亚萍熟门熟路,她已是几家老字号商店的回头客了。上海,是她买真丝衣服的首选地。

一路上,邓亚萍念念不忘上次的来沪经历。去年10月在“真丝大王”,邓亚萍一口气买了七八件衣服:“夏天我喜欢穿真丝衣服,轻薄透气,还有一番别样的韵味。”邓亚萍走进商店,三四个营业员立马迎上前,“试试这件”“这件也不错”“我帮你换一个尺码”……大家七嘴八舌,热情地推荐着。不过,邓亚萍有自己的主见,这件有点透、那件有点花,衣服需不需要试,一看就明白。

邓亚萍喜欢纯色衣服,适合居家,也适合出镜。有意思的是,她看都不看裙子一眼,因为平时根本不穿。“只有出席一些典礼时,才会去商场挑裙子、买高跟鞋。”

随后邓亚萍又直奔妇女用品商店,只剩20分钟的选购时间了。“哟,是邓亚萍吗?”售货员一下认出了戴着口罩的她。这几位上海阿姨们兴奋地说:“邓亚萍为国争光的过程,陪伴了我们的青春岁月。”一位阿姨说,全家都是乒乓迷,“当时看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邓亚萍颁奖,我特别激动。”另一位阿姨说:“我常去张德英乒乓馆打球,有幸见过她真人,今天还能服务邓亚萍,太荣幸了。”边说边亲自给邓亚萍试穿,细心地替她拉平褶皱、系上纽扣。

邓亚萍提出,要给妈妈和婆婆各买一件舒适的真丝长袖,一位阿姨马上建议道:“邓亚萍,我经常看你的抖音,你发过妈妈照片,她比较胖,要买大一号。我们做营业员的,一看身材,就能精准报出尺码。”

只花了1000元,邓亚萍买了好几件真丝衣服,终于掐着点完成购物任务。

上海商场的专业服务,令邓亚萍连连感慨。全程没有一位营业员提出合影要求。邓亚萍跷起大拇指:“我觉得上海的售货员特别专业、热情,她们不会因为我是邓亚萍,就过来围观而忘记本职工作,她们给予每位顾客都是一样的高水准服务。”

上海味道 回味无穷

3元一朵闻白兰花香

“栀子花、白兰花要哇?”这是老上海的“香味道”。

雨渐渐大起来,眼尖的邓亚萍,一下就发现了坐在小凳上、淋着雨卖白兰花的老爷爷。蹲下身,邓亚萍饶有兴致地挑了起来。三元钱一朵新鲜湿润的白兰花,用钢丝串起来,邓亚萍爽快地付完钱,别在衣服上。她的思绪,飘到了小时候,那是妈妈身上的香味。“这花在无锡很常见,小时候妈妈经常给我买,我特别喜欢。”对于9岁就进入专业队开始过集体生活的她,童年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显得弥足珍贵。

平日里不戴珠宝首饰、不做美甲美发的邓亚萍,对白兰花这种小饰品,却是情有独钟。“白兰花在南方很常见,但在北方我没怎么见过。”大约一个多月前,邓亚萍突然想念起了白兰花,问同事北京哪里有买,可惜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今天很幸运,竟然被我买到了。”邓亚萍开心地说。

邓亚萍早已在北京定居多年,将双方老人都接过来同住,全家6口人其乐融融。每年的年夜饭,全家都会做糖醋排骨,包荠菜馄饨,品味着江南味道,迎接新的一年。

以前每次来,邓亚萍除了去淮海路买真丝衣服,还要去南京东路第一食品商店买桂花年糕、去黄河路吃生煎包。只可惜,这一次来去匆匆,后面两个地方来不及去了。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