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新书速递 我与三毛有缘 百年人生片段,跃动时代波澜 沪剧第一史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0-06-14

我与三毛有缘

◎孙绍波

我的童年,物资供应匮乏,文化产品奇缺。依稀记得,家中原本满架的书籍忽然间了无影踪,只剩下寥寥几本,这其中就有《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于是,父亲藏下的这两本画册就成了我童年时的最爱,先是父母亲一页一页地讲给我听,后来自己又颠来倒去地反复翻阅,似乎总也看不够。当我进入少年时代,两本“三毛”早已残缺不全,有的页面被翻烂,有的页面则被我悄悄地撕下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了。

那年初夏,父亲带着我来到五原路288弄3号,这是我第一次走进那幢被高高的竹篱笆围起来的小楼,第一次见到了三毛的“爸爸”。那天,我从三毛的“爸爸”手里接过了一本重新出版的《三毛流浪记选集》,扉页上,“绍波小朋友留念”的蓝墨水字迹至今仍未褪色,那是1978年儿童节的前一天。

八年后,我进入新民晚报,在《漫画世界》任编辑,没想到这一份工作竟让我与张乐平先生成了“同事”。作为一个刚入行的小编辑,我经常要向主编张乐平先生汇报工作,还时不时地要接张先生来参加编委会,因此,1986年至1992年间,我便成了五原路288弄3号和华东医院南楼的常客。张先生喜欢漫无边际地聊天,有一次他随口问我“最近在画什么?”我说因为工作的原因,看了太多的漫画,似乎有点吃不准自己该怎么画了。乐平先生顿了一顿,随后慢悠悠地回了一句:画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对我来说却有醍醐灌顶之效,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敢忘记老人家的这一句点拨。

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运动会的主题是“你行我也行”,特奥运动员们坚韧、顽强、积极融入社会的特质,与张乐平先生笔下的三毛那种自强不息、乐观好动、永不言败、始终努力改善自己处境的性格极其吻合。经过反复斟酌,组委会最终选定三毛作为特奥会吉祥物的设计原型,张乐平先生的家人一致同意将其父亲创作的三毛形象免费供特奥会使用,而我则有幸成为吉祥物的最后设计者。借鉴三毛的造型,我根据特奥会的主旨精神,经过反复勾勒,多次修改,最终设计完成了吉祥物。这一被命名为“阳光三毛”的漫画形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成为当年上海的一道城市风景线。

世博会是2010年上海的城市主旋律,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在汇集全球各地异域风光的世博园里流连忘返。但世博园实在太大了,绝大多数观众不可能全部逛遍各国展馆,为了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世博园,我征得张乐平先生家人的同意,再次让三毛“出场”,创作了一套《三毛游园记》在新民晚报上连载,每天让三毛探寻一国展馆的妙趣。半年间,三毛带着读者逛遍了浦江两岸的所有展馆,让受众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有了更完整的了解。

2019年,新中国迎来成立70周年的大日子,同样在征得张乐平先生家人的同意后,我创作了系列漫画《三毛穿越记》。这一次,三毛“玩”得更是爽,通过时空隧道,从1949年的上海一下子穿越到2019年的魔都,漫步大上海的角角落落,蹭着旅游节、购物节、国庆节以及进博会等热点,三毛“玩”出了新意,“玩”出了境界。连续70天时间,70组四格漫画,在新民晚报版面和新媒体上呈现了新中国70年的巨变,70年的辉煌。

三毛是中国最著名的漫画形象之一,也是上海的城市文化标志,自三毛“出生”后的八十多年来,这一漫画形象一直出现在报纸、杂志、图书、电影、动漫中以及舞台上,在时代的重要节点上,三毛从不曾缺席。值此全球战疫的关键时刻,三毛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我又一次请三毛“出山”,一起为大家讲述防疫抗疫的故事,于是就有了您手中的这本《三毛抗疫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