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招留增”稳定社工队伍 老建筑变身休闲区 老弄堂新风景 治理模式巧打“BOT牌” 让“社区云”的甘霖润泽民生
第3版:要闻 2020-06-19
杨浦殷行街道

治理模式巧打“BOT牌”

这几天,杨浦区殷行街道国伟新苑居民楼的6台电梯轿厢都安装了一台智能感应监控器。只要电梯里出现了电瓶车,监控器就能感应到电磁波并让电梯停运。

小小一台监控器,改变的是居民们几十年的陋习,而采取疏堵结合措施、改建车库实现乱停车现象清零的背后,则是殷行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巧打“BOT牌”,用市场杠杆撬动社区微基建,推动智能车库改造、加装电梯、菜场改建等社区微更新项目的高质量发展。殷行街道办事处主任孙辉说,政府不能出钱“造盆景”,人民城市的社区实践应该让老百姓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

采访中,街道相关负责人并不避讳殷行社区基础条件薄弱的问题。就拿辖区内193个非机动车库(棚)来说,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传统模式下,车辆被盗、私拉电线等问题屡屡发生,更有九成以上住着小区物业、保洁等人员,在里面使用液化气钢瓶生火做饭的占到三成,曾发生数起安全事故。

老旧车库隐患丛生怎么破?殷行街道以“党建引领,政府指导,市场运作,智能管理,法律保障”的模式,借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常用的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通过政企社合作,以约15%的财政引导资金,撬动企业带资入场,改建方案、经营权和收益权的让渡、收费标准等问题均由居民、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与企业协商制定,并签订合同,激发和凝聚社区自治能量。

目前,殷行街道已通过这一模式,完成137个规模型非机动车库的智能化改造,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53个,并且,通过更灵活的智能化改建和管理方案,力争实现对剩余40个迷你非机动车库的升级改造。

在非机动车库改建中引入BOT模式尝到甜头后,殷行街道在更多直面百姓切身利益的社区更新领域探索放权减政,以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参与,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渠道,把“共建、共治、共享”做到最大。

今年,殷行街道加快了加装电梯的步伐,上半年已有10台签约,今年计划将实现“协商一批、审批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这其中,BOT模式的探索也有望发挥更大作用。据孙辉介绍,与传统的“居民出大头、政府贴一点”模式相较,企业带资入场加装电梯,居民以“包月”“包年”形式购买使用权,企业在一定年限后将电梯产权让渡给居民,这不仅可以绕过目前加装电梯普遍存在的一些堵点,给加装提速,还能解决保养维护等后续问题,是一项很有复制推广意义的探索。

同时,殷行街道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重要抓手。近期,街道党工委正在酝酿在条件成熟的居民区成立加装电梯临时党支部,配合街道自治办牵头,共同推进社区加装更多电梯。此外,在老旧菜场改建、空置幼儿园转型等微基建项目中,殷行街道也因地制宜采取了“党建引领、政府指导、市场运作”模式,加快实现社区更新步伐,全面提升殷行人的生活品质,实现政、企、民的共赢。本报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