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信心、路径与未来 科创板将继续探索基础制度改革先行先试
第4/5版: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 2020-06-20

科创板将继续探索基础制度改革先行先试

努力成为迎接优质红筹回归首选地、第一站

◆媒体记者与观众认真倾听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陆家嘴论坛第五场全体大会嘉宾通过视频连线展开对话

昨天,科创板传来一系列好消息: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即将发布;中芯国际首发过会,从受理到成功过会,只有19天。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举行之际,正逢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科创板开板一年来,注册制试点平稳推出、科创板建设开局良好,重要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检验,总体符合预期。上交所将在证监会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探索基础制度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力争率先走向成熟市场。

1 注册制改革四大标志性特征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从理念、规则到实践,都牢牢坚守了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初心,坚持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遵循,坚持了市场化法治化的宗旨,展现了巨大的包容性,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截至6月17日,科创板共受理了347家企业,已上市111家企业,募集资金总额1292.7亿元,总市值超过17500亿元。111只科创板股票较发行价平均上涨260%,日均交易额157亿元,交易秩序良好。

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平稳运行意义深远。标志性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守定位,体现包容性。科创板打造的以市值为体系的五套上市标准,与国际成熟市场有效接轨,基本覆盖了目前国内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特征。A股市场首次迎来了亏损、红筹、特殊表决权、VIE架构等新经济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创造了历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在科创板的集聚效应突显,科创企业就上科创板的市场氛围逐步形成。

●二是明确市场预期,公开透明。目前上交所已建立了涵盖发行上市审核、发行承销、交易组织、持续监管等业务条线的全链条规则体系。在此基础上,科创板落实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上市审核制度,发行上市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内容、过程公开透明、高效、可预期,各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限要求。投融资双方的上市预期更明确,接受全社会监督。

●三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市场的关系,通过信用建设、价格博弈等关键制度创新,让各方归位尽职,激发市场活力。

●四是提升法治建设,提高违法成本。科创板将推动专业化审核机制、证券群体性诉讼机制等法治建设大步迈进,维护投资者公平交易的权利。

2 加快推出一些创新制度

当前,科创板注册制建设走过了落地期,进入了做优做强阶段。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也需要不断对改革进一步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予以克服和优化。

上交所将在证监会领导下,继续探索基础制度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提高科创板投融资的便利性,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推出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更好发挥科创板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创企业的枢纽作用,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树立良好品牌和示范效应,力争率先走向成熟市场。

对于红筹股回归,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正在努力成为迎接优质红筹回归的首选地、第一站。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正因势利导对科创类红筹企业回归科创板提供快速响应的服务,通过个案和样板推进具体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近期中芯国际、九号智能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说明红筹回归科创板的路径越来越清晰,监管部门支持通过个案推动制度细节不断完善,科创类红筹企业可以考虑大胆申报科创板。

首席记者 连建明

陆家嘴论坛第5场全体大会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上海可发挥更大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昨天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数字货币是未来货币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中国在发展数字货币上是有基础和经验的,通过数字货币推进和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将有助于我们占领竞争的制高点。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上海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字货币是竞争制高点

昨天陆家嘴论坛第五场全体大会,主题是人民币国际化展望,4位嘉宾全部通过视频连线,展开对话。

朱民从几个指标分析,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这几年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首先,是贸易融资中国已经超过日本,在全球排第三。其次,是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正式进入国际官方货币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已经有2176亿元的外汇储备在各国央行里。第三,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央行和39个国家的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已经达到3.47万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的步伐,朱民认为将会在投资、“一带一路”和虚拟货币三个新的领域做出重大突破。他特别看好数字货币前景,因为中国已经走在前面,并开始在深圳、江苏试点。数字货币的发展是今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和渠道。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Filippo GORI表示,人民币成为一个主要的储备货币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现在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只占2%左右的比例,和美元远远不能比。为了让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比例上升,要提升人民币的流动性,让国际投资者可以更加便利地使用人民币。

将自贸区打造为金融自由港

对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安联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Solmaz ALTIN提出建议:中国可以对人民币在海外的直接投资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进一步开放QDII、QDLP相关资格和外汇额度的申请。中国应该持续扩展像沪港通这样的投资渠道。可以加强与新加坡这类国家间的国际金融合作,考虑试点由上海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其母公司在新加坡发行的资管产品。加快外资设立保险资管基金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的审批流程。安联希望与有关监管部门建立常态沟通机制,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外资机构在中国的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教授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上海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一个是在岸市场方面,上海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包括市场和机构的全面开放,制度和规则也应该开放。当然,这个开放不是简单照搬国外现有的制度和规则,要以现代金融科学作为基础,结合国情,做到公开公平合理,并且相对稳定。

其次是资本账户的开放,很多金融工具可以实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让资本能够在全球更有效地进行配置。上海自贸区包括新片区下一步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当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以以新片区为依托,打造一个金融自由港,更大程度实现国际化和开放,形成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互补,推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国际化。

首席记者 连建明

陆家嘴论坛第6场全体大会

让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助金融创新源源不断

当金融牵手科技,为金融创新带来源源动力。打造上海金融科技中心,让科技为金融服务赋能,是提升金融业服务能级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昨天下午,中外嘉宾围绕“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在陆家嘴论坛第六场全体大会上展开脑力激荡。

批量赋能中小机构

以“ABCD”为代表的金融科技领域四项新技术,你熟悉吗?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在发言中就提到了ABCD,即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 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数据分析(Data Analytics),英语单词首字母分别是ABCD。谢永林认为,科技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有两条路径:一是“从0到1”,以金融公司为主体,通过“ABCD”等一系列新技术,来实现金融主业的提质增效。

但对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而言,“从0到1”有难度,门槛较高,可以尝试第二条路径:“从1到N”。谢永林解释,“1”就是以金融科技能力较强的金融公司为主体,提炼从“0到1”的成果和经验,批量化赋能“N”个中小型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试点创新监管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社会共识,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数字化转型让各类要素重新配置,供需匹配更精准,专业分工更精细,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上海地区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众多,拥有丰富的经营场景,创新意愿很强烈,本地科技企业也都有很强的技术实力。”

李伟强调说,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我们支持在上海等地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的试点。上海要在试点过程中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进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政府推动深入融合

上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金煜认为,政府参与是金融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比如,上海建立大数据中心就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对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海打造金融科技中心的过程中,政府、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很好地结合,能够不断挖掘数据的价值。”

安盛集团董事长丹尼斯·杜威判断,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将集中在B2B领域,存在两大机遇:第一,借助金融科技改变现有金融机构的内部流程,包括改善金融产品、数据分析、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等;第二,帮助现有金融机构扩大服务,进入非金融领域。“技术企业能在很多领域迅速改善用户体验。”

中日合作空间广阔

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佐藤康博说,在金融领域有一个明显的方式转换——从扩大实体网点配置大量柜员的传统面对面营销,过渡到利用智能手机开展数字化营销。“经历全球疫情,转换过程会进一步加快。”

佐藤康博对中日合作充满期待。他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在数字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与日本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的空间广阔。“中日两国可以就一些重要话题,比如确保数据自由流通的信息管理方法等,开展密切沟通和公开对话,以形成数字经济未来的全球标准。”

首席记者 曹刚

陆家嘴论坛第7场全体大会

优化金融司法环境助力金融中心发展

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秩序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金融中心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在昨天下午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主题大会七上,嘉宾纷纷围绕着“金融司法环境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主题建言献策。

最佳金融创新呼唤法治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表示,衡量一个好的国际金融中心有三大指标,即创新最佳、监管最优、效率最高。最佳的金融创新呼唤法治,建议整合上海自贸区新的金融创新条例,并使其成为恒定的法律,支持崭新的金融创新。

周汉民表示,在上海自贸区正式运行11个月后,2014年8月1日,上海自贸区条例颁布并实施。在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一部分,自贸区条例将五大创新内容全部纳入。“五大创新全部纳入自贸区条例的范畴之中,这是难能可贵的。”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在发言中提出,金融审判对鼓励和保障金融创新需把握好正反两面。一方面,对于新型金融交易模式应给予较大的司法宽容度,对新型金融产品依法确认其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应依法否定以金融创新为名掩盖金融风险、规避金融监管的“制度套利”行为。

金融纠纷解决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功能,同时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评价指标。刘贵祥建议,要进一步积极推进构建高效的金融纠纷解决体系。在金融司法案件审判中要平衡保护金融市场主体的权益,并强化与金融监管的有机衔接,促进形成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秩序。

构建金融审判专业机制

在谈到金融司法如何服务保障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茆荣华认为,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第一,要贯彻契合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方向的金融司法理念,重点把握三对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保障金融创新与维护金融秩序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保护金融债权与服务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司法裁判与行政监管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构建符合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需求的金融审判机制。金融纠纷具有国际性、涉众性、专业性,应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审判专业化机制。

●第三,要培养体现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的金融法律人才。

●第四,要强化金融司法参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协同治理。比如,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当中,上海高院发布了专项服务保障意见,金融法院经最高法院批准试点集中管辖涉科创板的五例证券案件,也回应了金融市场重大改革的司法需求。

营造“透明”金融司法环境

上海市金融法院院长赵红表示,建设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金融法治体系,也需要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金融司法环境。

“上海金融法院优质的诉讼体验,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境内外的金融主体选择到上海金融法院解决纠纷。”赵红认为,上海金融法院将广泛吸收借鉴国外金融司法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成果,形成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中国金融司法诉讼机制,营造更加高效、便利的金融司法环境。

新加坡高等法院资深法官阿迪特·阿卜杜拉表示,沪新两市作为主要的金融中心,拥有最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每天有大量的业务和贸易。两个城市要发展,都必须要有非常有效的经济政策、非常好的监管框架以及非常有效的司法体系。 本报记者 杨硕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