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伞”
翻转雨伞
“静置伞”
荷兰设计工作室TOER创意晴雨伞
◆Air Umbrella
◆◆Senz雨伞
◆◆根津孝太作品
◆◆反向折叠伞1
凯姆斯和反向折叠伞的拥趸们
◆琳恩
上周,魔都的人们再度领教了梅雨季的威力。倾盆大雨的上班高峰过后,朋友圈尽是“雨打芭蕉”和“落汤鸡”的晒图和感叹,社交平台留下一地“湿哒哒”。
如果有一件优秀的雨具,也许,梅雨季的体验就没那么糟。雨季中,有一件设计精良的雨具也是一件值得晒一晒的事情。——编者
曾经冷僻的雨具设计领域,如今格外热闹。日式冷淡系的设计品牌代表曾力邀德国设计“型男”康斯坦丁·格里克(Konstantin Grcic)捉刀,为雨伞增加了一个可以挂钥匙和身份标签等小物件的圆环,为一成不变的雨具增加了一些个性。对帽子情有独钟的英国设计师皮尔斯·阿特金森(Piers Atkinson)则将帽子以微雕形式制成限量版雨伞,受到不少藏家的追捧。艺术家也忍不住为了雨具“跨界”,瞿广慈和向京这对伉俪联手将他们标志性的天使变成了伞柄。作为艺术衍生品,沉甸甸的金属天使伞柄,不仅为雨伞本身增加了厚重感,其捧脸等待的造型,仿佛也是要和撑伞的人一起等待雨过天晴,颇有疗愈感。
当然,这些对雨具的创意再造仅仅是个开始,大批设计师摩拳擦掌,好戏还在后头。
颠覆结构,无惧风雨
“雨伞的结构固然沿用许久,但也并非没有缺点。”曾是航空工程师的杰纳·凯姆斯(Jenan Kazim),就因为有改造雨伞的想法,所以自组设计团队,开始了设计师生涯。
说起用改造设计手法颠覆雨伞的结构,凯姆斯大叔全凭着一股对家人的关心爱心。英国天气多雨,家人每次回家一边抱怨一边收伞,玄关留下一地水渍。听多了抱怨,凯姆斯猛然醒过味来:“会不会雨伞的设计有问题?”
留意传统雨伞给人们带来不便的“证据”,他发现,关键问题在于收雨伞和放置雨伞。“就比如说,你拉开车门时,只能迅速地先收伞、再进车,动作再快,但也还是要淋一身。上车后,湿漉漉的伞好像放哪都不合适,随手一放,极有可能沾湿重要的文件。”不止如此,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打开雨伞需要小心翼翼,一个疏忽就很容易戳到他人。
看到传统雨伞结构设计上的种种弊端之后,凯姆斯坐不住了。他决定用自己擅长的数学、精密工程方面的知识,让雨伞改头换面,升级换代。和一般设计师喜欢用图片勾勒设计不同,凯姆斯的设计草图上满满都是数字、公式、物理曲线图。就这么反复“折腾”了两年时间,模型做了无数次,一种反向折叠伞终于在凯姆斯手中应运而生。
乍看,凯姆斯的设计跟传统雨伞无大差别,不过,其打开与合拢的方向与传统雨伞完全相反。这种颠覆设计,竟然合理地解决了之前凯姆斯观察到的所有问题。就比如,进车收伞,人在车里伞在外,淋湿的概率大大降低。下车时,车门开一点缝隙,人未下车伞先开。由于采用疏水布料以及独特的花瓣式收束,伞面的雨水,会被完全收进伞中,伞稳稳地像花瓶一样立在地面,不用再为一地水渍抓狂。
基于对作品的自信,凯姆斯的团队为反向折叠伞打出了“改变3000年来的雨伞使用经验”,“开伞的过程就像花儿盛开一样”的旗号。不过,买账的人还真的不少,彼时,凯姆斯在网站为设计众筹25000欧元,获得人们的大力追捧和支持,最终筹得265397欧元。
用凯姆斯的话来说:“看来,做雨伞设计,我们真的找对了方向。”在凯姆斯之后,类似的设计层出不穷。像是翻转雨伞(Inverted Umbrella)等设计也在电商平台上大卖。
同样不愿意继续容忍传统雨伞的荷兰工程师格文·霍根德尔(Gerwin Hoogendoorn),则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打造出一种不对称、在尾部逐渐变窄的Senz雨伞。据说因为这种独特的造型,Senz很容易保持直立,能够抵住高达70英里每小时的风速,即使在十级大风之中这把雨伞也绝不会被吹翻。
黑科技当道,新材料加持
不只是颠覆结构的设计,黑科技也渗入到雨具设计的领域。小小一把雨伞,也成为一个数字智能终端。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国外的天气预报服务商Wezzoo使得设计师与程序员联手,开发了一款智能雨伞Oombrella。Oombrella伞柄末端有4个传感器,可以测量气温、湿度、气压以及光照强度,这些传感器通过蓝牙和手机端连接。基于Wezzoo的数据推送以及传感器对空气湿度的感知,当监测到室外在短时间内会下雨时,用户的手机就会收到相关提醒,省去了大量纠结到底要不要带伞的时间。当然,Wezzoo另有精明的“算盘”。每一把Oombrella也都会为平台提供收集的数据,不断修正的“大数据”会让其天气预报更加准确。
而中国香港的一家潮牌设计公司则研发了一款基于蓝牙通讯的防丢失雨伞。当人和手机离开伞超过8米的距离时,APP会发出相关提醒,超过10米的,手机APP会发出防丢警报。这个功能为不少“马大哈”解决了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带摄像头监控的雨伞、充当空气检测仪的智能伞等各种雨具神器也层出不穷。
南京的团队研发的Air Umbrella曾名噪一时。这种伞通过喷射的气流来改变雨滴的轨迹,被称为“不需要伞面”的空气伞。其目前的续航达到40分钟,在KickStarter定价780元人民币起进行众筹大获成功。
改变传统,再造经典
事实上,雨伞一直是刚需产品,下雨需要伞,天晴,还是需要遮阳伞。以解决人们遇到的问题为己任的设计师们正孜孜不倦地改变着雨伞,从自己的角度进行着设计颠覆。虽然大多数作品说不上有多么惊世骇俗,但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改变着雨具的传统面貌。
佐藤大的nendo设计团队的“封面伞”(Cover brella)就将通过巧妙的机关,将伞套藏在了伞柄里面,避免伞套丢失的问题,对完美主义者来说倒是一个相当贴心的作品。而之后,他们摒弃了传统的直条和U形手柄,推出了“静置伞”(Stay brellas)。凭借独特的V形手柄,无论是倒立、靠墙,还是挂起来,“静置伞”都稳稳地留在原地。
而设计师根津孝太,则根据自己“路痴”的特征,在伞柄上加装了能即时得知自己方位的罗盘。同时,这个罗盘还应用了日晷原理,当你面向北边时,伞面感知光照,就能告诉你大致时间。用根津孝太的话来说,他希望用设计让雨伞不再只具有挡雨遮阳这一种功能。
再比如,荷兰设计工作室TOER启用仿真的云朵形态制作创意晴雨伞,在雨具设计美学上玩出了新花样。
鲁迅先生曾说过:从来如此,便对么?对雨具设计如此,对待生活的态度,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