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国务院任命香港国安委国家安全事务顾问 驻港国安公署署长副署长 见证新时代,香港法律界点赞国安法 大国小康 “上海人,我们果洛的好邻居!”
第3版:要闻 2020-07-03

大国小康

潘高峰

有人戏言,2020年,光见证奇迹了。

这话有调侃成分,却也不无道理。人类社会发展中,总会有一些特殊年份,历史的车轮留下更深的辙痕。

当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度让整个中国按下“暂停键”时,很多人曾担心,中国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如今,世界依然深陷疫情之中,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生活全面恢复。这本身就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注脚——无论国力民心,还是治理体系,“中国之治”的伟力,已为全世界所见证。

后疫情时期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传递这样的强音: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全面小康社会将如期建成。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时刻,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将在我们手中实现。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一直是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

1979年,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用“小康”一词描绘他心目中中国现代化的图景。这个词怎么向外宾解释,当时一度难住了翻译。这之后,“小康”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坐标。

正是对这一梦想的孜孜以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越是艰难越向前。尤其是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经历了“非典”、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严峻考验,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为后一个十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的确,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已经总体实现小康,但这种小康是不够协调、不够全面、不够平衡的。比如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可能大多数人就对“小康”二字没那么敏感。即便如此,这座城市依然有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体。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全会,提出了建设人民城市的方略。全会结束后,市委书记李强又来到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调研,详细了解当地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进展。这片外滩建筑群背后的旧式里弄,与外滩的光鲜形成巨大反差,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格外强烈。针对这类“群众最期盼、最迫切的问题”,李强反复强调,要“倒排时间节点,加大攻坚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的确,大国小康,不仅给中国带来了面貌上的巨变,更带来了发展理念的巨变。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更高维度的发展思想,它告诉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关注人民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努力使我们的发展更有温度,让乡村成为美丽乡村,让城市成为人民的城市。

这将是又一段新征程的开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