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俗,是其他国家同行和地区最感兴趣的地方。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办公室里,高挂着这位高大的欧洲裔男子在日本东京学习歌舞伎时的装扮——一身日本传统武士服、佩戴日本刀,头发往后梳出一个高高的髻。在瑞典举行国际戏剧节时,上海戏剧学院带去了说英语的戏曲《朱莉小姐》——正是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名作,观众兴致盎然……以上是常态。
民俗“新常态”则是——民俗进入了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休戚相关、时刻相伴。例如,京剧元素的手游《食物语》。凡是食物背后有一个“魂”或者“怪”——源于日本民俗。在宫崎骏的吉卜力美术馆里,有一个名为“吉卜力卜力”的小妖怪,长5个眼睛“监督”工作室里的画手不懈怠。就连各地的拉面,也有“拉面怪”。中国手游《食物语》借鉴了这一概念,其中的菜式“霸王别姬”的“食魂”则是一位古代美女形象,衣饰上有京剧戏服上常见的鱼鳞纹……就这样,京剧这一民间文化元素也进入了手游玩家的视野。而绵延8000年的民乐,也既能描摹远古、古代,也能观照当下、现实——无论是《紫禁城》还是《共饮长江水》,其在时空和民俗方面的表现力,值得期待……
当民俗真正与日常生活相伴相生,那才是传统文化得到了真正的传承。记得,有一个深夜,在上海的一家火锅店,有一位墨西哥艺人身穿唐装为火锅店伙计随手表演魔术,逗得大家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