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的行动路线
苏联志愿航空队员穿着的飞行夹克
画家陈应明所绘苏联SB-2轰炸机轰炸日军松山基地图
中国战友赠送苏联飞行员的银制飞机模型
苏联志愿航空队在汉口王家墩飞机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数月后,缺乏工业基础支撑的中国空军很快被数倍于己的日本侵略者消耗殆尽。国民政府紧急求援,苏联第一个积极响应,根据互不侵犯条约提供军援军售,由此谱写苏联空军援华的故事。
仿效“X特别处”
1937年,苏联政府仿效支援西班牙共和国期间组建“X特别处”的经验,组建专门的“Z特别处”,具体负责援华的“Z行动”。据统计,1937-1941年,苏联援助中国战机565架(一说1000多架,其中歼击机777架、轰炸机408架、教练机100架)、T-26轻型坦克82辆、火炮近1600门、机枪1.4万挺、汽车和拖拉机1800余辆,而作为志愿者参战的苏联军人约5000名,其中3500人是飞行员、工程师、飞行技术人员,其中14名飞行员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根据苏联档案,苏联空军派出的援华志愿航空队累计击落日机986架,帮助中方修建几个航空基地、一个修配厂,还创办一所航校。鉴于当时苏联形式上未与日本宣战,官方也否认有苏联军人参战,因此苏联飞行员尽管驾驶苏制飞机,但一直采用中国人名字,对自己的行动也未作宣传。正因为如此,苏联空军参加中国抗战的时间和数量一直存在多种说法,许多细节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苏日空中对决
1937年11月,首批苏联飞行员抵达中国,随即投入与日本人争夺制空权的战斗,11月21日,他们在南京击落日机3架。12月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接下去的战事主要围绕这座重镇展开,也就是这一时期,苏联航空队真的让日本人头疼了。
苏联紧急向中国派出轰炸机突击群,装备了最先进的SB-2快速轰炸机,而指挥员却是自称“中国空军上校冯波”的白种人,很显然,这是掩护身份,他的真名是费奥多尔·波雷宁,苏联空军中校。这些轰炸机在绝密情况下来到武汉和南昌,连波雷宁都是最后一刻才知道此行目的地。1938年2月,近30架SB-2轰炸机从汉口起飞,轰炸日军进驻的南京机场,摧毁跑道、机场设施、燃料和弹药储备,以及48架准备起飞轰炸汉口的飞机,而自己只损失一架飞机。这次打击打破了日军高枕无忧的日子,不得不将飞机转移到后方,直接降低了战机使用效率。当年11月14日,由于在华作战英勇,波雷宁被苏联最高苏维埃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38年2月,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向武汉发动第一次空中战役,企图通过轰炸摧毁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武汉上空爆发惨烈的空战。2月18日,苏联歼击机在武汉击落日机12架。2月23日苏军建军节,一个SB-2轰炸机编队长途奔袭,突然轰炸台湾岛基地,摧毁日机40架和3个月的煤油储备。4月29日,日军指挥部为向天皇献上生日礼物,派遣40多架飞机扑向武汉,企图在城市上空和地面上燃放天皇生日“礼花”。中国飞行员在苏联歼击机的帮助下,短短一小时内即击落一半日机,日军此后近一个月再也不敢袭击武汉,打破日本航空兵“不可战胜”的神话。
武汉会战持续四个半月,中日共投入120多万兵力,期间发生四次大空战,中苏飞行员共击落日机52架,在长江上击沉日本舰船70多艘。
忠骨永埋武汉
1941年6月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飞行员奉命回国,但有214位飞行员却永远留在中国土地上。战争期间,他们的遗体埋葬在众多公墓里的“万国墓”,有时下葬非常匆忙,导致许多埋葬地成了无名墓。1956年,15位身份得到确认的苏联飞行员遗骸迁葬武汉解放公园,此后又有14位飞行员在这里安葬,这座公墓由此成为中国领土上最大的苏联飞行员安葬之处。中方在墓地旁建了高达8米的方尖碑,背面的铭文用中俄文字镌刻而成:“光荣永远属于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苏联志愿飞行员。” 2018年,在方尖碑附近建立一座纪念博物馆,里面有些展品专门纪念苏联王牌飞行员。在中俄两国朋友支持下,这里有许多执行“Z行动”的飞行员的复原模样,有他们的个人物品和照片,还收集了他们的生活资料,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近20项各种纪念活动。
具体到那位波雷宁,1938年4月奉调回国,1939年任基辅特别军区空军副司令,参加过苏芬战争,1940年升任空军少将,伟大卫国战争中在多个方面军任职,战后历任国内外多个军事领导岗位,一直干到空军上将,1971年从苏联国防部空军后勤部长职务上退役,1981年去世。 常立军 张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