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新疆伊犁州霍城县上午发生5.0级地震 上海昨新增一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公交车驾驶员蓄意报复社会 那山,那人,那苗寨 港区国安法,让沪港合作更有盼头
第8版:综合新闻 2020-07-13

那山,那人,那苗寨

十八洞村人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奔小康

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中)一起直播推销土特产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武陵山脉腹地,一个苗族村寨因山中溶洞众多而得名,又因摆脱贫困、走上小康生活而广为人知。它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

困于大山,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这是十八洞村人与大山的纠缠,是一个村寨与千年贫困的抗争,也是一段为着小康梦想接续奋斗的历史。

2013年,17岁的村民施林娇正在县城读高中。她揣着借来的学费,搭车到了长沙参加声乐集训,想通过艺考上大学。当时,施林娇的父亲罹患重病,家境拮据。可家里人却不惜一切代价供她念书。中学时的施林娇,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跑步、背书、做题,考入了县城最好的高中,后来又实现了“远一点”的心愿,考上浙江音乐学院。

也是那几年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全国各地奔小康的步伐越走越快。

2016年,十八洞村整村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2019年的14668元。

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接连回乡,这让2019年毕业的施林娇动了心。毕业后,她先在城里工作,半年后,辞职回到山里。

突如其来的疫情,偶然开启了施林娇与两名同村返乡大学生的创业历程——“宅”在村里的日子,3位“90后”组建团队,拍视频、开直播,讲述十八洞村的故事,展示苗乡风俗。

镜头里的施林娇穿着苗服,在火塘边切腊肉,在小溪旁洗野菜,在青山脚下唱苗歌,半年收获了10万粉丝。她最近开始尝试“直播带货”,销售山里的腊肉、糍粑、蜂蜜。

考出大山的施林娇,坚定地回到山里。她知道,自己面前有许多个机会,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时代给予她安全感,也给予她更多探索的勇气。

衣食足,产业兴,乡村美。一代代十八洞村人接续奋斗的成果,让年轻的“施林娇”们,与巍巍大山有了更深的牵念——他们不惧远行,也不惧归来。据新华社长沙7月12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