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也许是一份怨气、一次吐槽,经过正面引导和深入调查,最终“端出来”的是一份份改进城市管理、完善社会治理的“金点子”。这种“美丽蜕变”是如何实现的?
昨天下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仪式举行。记者了解到,近10年、30余万件人民建议背后,离不开一批“建议明星”的执着推动。从单纯维权的“私心”,到建言献策的“公心”,他们的一步步跨越说明:人民建议征集成为公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最佳通道之一。
“父子兵”上阵
昨天下午,“建议达人”虞国伟来到揭牌现场。七年多来,他始终热心参与“人民建议”,还带动自己的儿子也参与其中,成为“父子兵”。
虞国伟成为“建议明星”实属偶然。2012年的一个工作日,虞国伟去居委会办事,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当时,我有些生气,给‘市委领导信箱’写了一封159字的短信,反映了这个问题。”没想到,信发出当天,他便接到上海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处同志的电话。
“对方非常客气,首先感谢我反映情况,然后用商量的口气说:‘您能不能对这一现象做一个调查,找一找背后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经过多方调查研究,虞国伟提交了一封《关于切实为居委会减负的建议》。
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以及6个配套文件,其中提出“减少和规范居委会台账”等为居委减负的相关内容。虞国伟感到很自豪,因为其中有他的一份贡献。
在父亲的引导下,虞国伟的儿子王于杰也加入到给人民建议投稿的队伍中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王于杰用这句诗激励着自己,当生活的“有心人”、社会治理的“啄木鸟”。他通过广泛的社区调研,提出“突破老小区加装电梯难题探索‘6+N’模式”的建议。很快,建议也得到了回复。
“提出合理化建议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地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做更加热心的‘城市主人’。”虞国伟表示。
爸爸回家了
昨天,在揭牌仪式后,现场播放了一个关于人民建议的视频短片,里面的桥段、角色都来源于真实生活。
短片中的一幕场景尤其让人感动。原本要通宵加班的便利店员工终于可以早下班了,当妻子带着孩子在店门口等到爸爸时,女儿激动地投入爸爸怀中。
这样“暖心”的归来是因为一份人民建议,推动政策改进的是24小时营业连锁超市“便利蜂”的负责人刘晔青。按照过去的有关规定,便利店夜间必须配备两名员工值守,其中必须有一名男员工,否则将受到处罚。在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的情况下,这一规定无疑是雪上加霜;店内员工值夜班频率高,对此意见也很大。
刘晔青觉得这条规定已经过时,因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店里的现金少不说,还安装了“一键报警”等安防设施。为此,刘晔青向市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发出信件,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接到了市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处工作人员的电话,详细了解建议中反映的情况。之后,一份《关于修改“过时规定”护航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报送给相关部门,并马上得到反馈:将研究并落实改进措施。
随即,上海市公安局相关部门与市连锁经营协会、主要连锁便利店等召开专题会讨论,共同商议改进方案。之后,市公安局印发《关于24小时便利店安全防范制度制定及报备的通知》,明确“各便利店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不再硬性要求两人值守,于是,便出现了短片中温馨的那一幕。
“沙”里巧“淘金”
记者了解到,目前每年有数以万条的建议涌入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平台。这些建议,质量有高低,并不是每一条都能成为“金点子”。“金点子”的产生,好比沙中淘金,要经历一番艰苦的过程。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金点子”的产生一般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在浩如烟海的建议中精心遴选,一旦发现有闪光点的建议,先集体会商,分析“问题找得准不准、原因分析透不透、对策提得好不好”,然后锁定目标。
第二重境界是对群众提出的有含金量的建议,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形式充分沟通交流,由建议人深入调研,完善建议。然后,以《人民建议摘报》的形式呈送市领导。
第三重境界是在市领导批示后,由相关职能部门会请专家和建议人一起,对建议可行性做专题论证,最终达到完善政策规定、改进工作方法、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这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金点子”最终得以发光发热。
“这些‘建议明星’之所以能坚持,就是深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道理,并将参与城市治理化作自觉行动。”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席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