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80后书记眼里的“五村联动” 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  母婴产业的风生水起 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  一条“花路”的移步换景 崇明区三星镇新安村  “海棠深处”的华丽转身 从单村“盆景”到连片“风景”
第6/7版:要闻/上海点亮示范村 2020-07-22
“一花一草一湖”绘新安村蓝图

崇明区三星镇新安村 “海棠深处”的华丽转身

新安村民居墙上都有海棠花图案本报记者陶磊摄

在白墙黛瓦的江南风格建筑里,崇明区三星镇新安村有自己的“标记”——村里每幢房子某一侧的墙面上,都画着一朵盛开的红色海棠花,似乎在讲述这个村庄与海棠之间的某种特殊缘分。

打破常规

乡村公司化运作

新安村由内而外发生变化,是从2018年开始的。这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几个月后,变化借由一场以“草帽”命名的论坛,开始在崇明区三星镇的这个小村里萌芽。

“草帽论坛是4月举行的。6月10日,我们就成立了公司——要通过企业化运营,推动新安村的产业、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上海玉海棠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海棠”)董事长施大钟,说起两年前他刚回村时的情况,不免感慨。

当时的新安村,戴着“最贫村”的帽子,村里没有经济实体,土地大多闲置,这样的村庄要怎样发展?看到社会资本运营对产业活力的影响,经村民集中表决同意,村集体资本持股20%、民营资本持股80%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玉海棠“横空出世”,成为推动村内产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刚开始对农业问题不熟,就想办法先通过运作让流转的5000亩土地产生效益。”从土地承包开始,玉海棠通过土地集中成立农业合作社,开启了新安村产业从无到有的尝试。

挖掘资源

看“一花一草一湖”

事实上,新安村并非真的“一无所有”:2016年崇明区生态廊道建设时种下的5000多亩海棠树,为村庄的振兴埋下了伏笔。“怎么让海棠小镇的风景变成经济收益,海棠苗木、海棠盆景成了新安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玉海棠的海棠盆景园里,几乎集齐了所有海棠树的品种,同时通过村民认养的形式,玉海棠试点把海棠盆景园“开”到了村民家里,一方面培养村民在盆景养护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如果有游客购买,村民和公司将五五分成,以此来增加村民的收入。

在“一花”的基础上,新安村又锁定了“一草”——被崇明当地人广泛认可具有益母草功用的苦草,成为了新安村产业发展的另一抓手。

一株苦草究竟能有多大功用?“玉海棠”旗下的苦草科技公司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对其成分进行了全面研究和针对性分析。如今,茶叶、咖啡、精油、鸡蛋等四大类苦草相关产品已经研发完成,明年将大规模上市。“现在新安村苦草的种植面积已经将近1000亩,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宅前屋后都种有苦草,公司统一收购,这也是村民增收的途径之一。”施大钟说。

在新安村的发展蓝图里,还有一个海棠湖,这个合塘成湖的500亩水域,连通周边的1500亩区间,将被打造成一个集生态养殖、养老、娱乐于一体的多彩田园综合体。“有水才有景,大概5年就能基本打造完成。”施大钟说。

虽然海棠和苦草尚未大规模上市,玉海棠也还处在投入大于产出的阶段,但村民增收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下,2019年新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比2017年增加近1万元。

旧貌新颜

村企合力惠民生

玉海棠给新安村带来的变化,村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夏日午后,65岁的村民马小英戴着草帽在玉海棠的核心景观区——海棠左岸清扫着路旁的落叶,刚退休不久的她,开始在玉海棠“上班”。“我主要就是负责海棠园的清洁,活不多离家近,一天有100元的收入,挺开心的。”

如今玉海棠旗下已有13家分公司,涉及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同样的午后,77岁的杨汉生在自家厅堂里一边看报纸一边和邻居闲聊。在他家一亩见方的“小三园”里,种着各式蔬菜和花卉,当然也少不了苦草。“以前也种,现在种得多一点,9月份,‘玉海棠’会统一收购。”看着院子里的海棠盆景,杨汉生乐呵呵地说,“这是他们免费送过来的,平时也就施施肥,浇浇水,很好打理,如果卖出去了收入平分。”

“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隔壁村都羡慕我们呢。”杨汉生的话,或许道出了不少新安村民的心声。本报记者 毛丽君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