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
谢绍曾教授是我非常景仰的声乐大家。作为我国歌坛前辈,他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务长兼声乐系教授。在一个甲子的音乐生涯中,培养了周碧珍、张利娟、郑兴丽、吴培文、莫纪纲、陈小群、葛毅等一批歌唱家,又为上音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作出重要贡献。
上海解放后,贺绿汀奉命在原国立音专的基础上,重建上海音乐学院。谢绍曾是最早受聘为该校教务长兼声乐教授的。那时学校在江湾,离市区很远。因此,家住市区的老师们,在中午休息时,都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在教务处,大家无拘无束地谈天说地。每次,谢老总会用最好的龙井茶招待大家。
据温可铮回忆:谢绍曾为人正直、胸襟坦荡,又有学问且从不徇私。所以老师们都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交流。那时常来谢老办公室的有应尚能、刘振汉、蔡绍序、谭抒真、范继森、陈友新、卫仲乐、杨嘉仁等。每次聚会,大家都会畅谈教学心得,开拓了眼界,提高了业务水平。
莫纪纲是谢绍曾的得意弟子。她当年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沈湘教授。毕业时正逢“文革”,她被分配到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六年;1973年,被正式分配到上海歌剧院工作时,因为长期没有系统训练,她的歌唱能力已力不从心了。无奈,她想重新找老师恢复。
莫纪纲的父母张权和莫桂新,都是著名歌唱家。他俩在抗战时期曾主演中国第一部原创歌剧《秋子》,那部戏的声乐指导就是谢绍曾。于是,张权就向女儿提议,是否能拜谢先生为师。谢老在了解了莫纪纲的情况和想法后,并未对她曾经的学艺经历有门户之见,毫不犹豫地一口应允。
打那后,每周一课雷打不动。谢老还为莫纪纲解决了她一直困惑的气息难题。在谢老的悉心点拨诱导下,莫纪纲不仅恢复了过去的歌唱状态,其境界也令人刮目。几年后,莫纪纲已成为上海歌剧院的主要演员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莫纪纲有机会主演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对此剧中莫纪纲的所有唱段,谢老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地为她把关。
葛朝祉与谢绍曾是莫逆之交,他一直敬佩谢老的人品和学贯中西的学识。葛朝祉的小儿葛毅考进上音声乐系后,他就把小儿托付给谢老调教。
葛毅至今清晰地记得,谢老教他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一首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当时葛毅很不理解,他学习的是西洋美声,为何要唱中国民歌?此时,谢老似乎揣摩到了葛毅的想法,笑着对他说:学习西洋唱法,可千万不能忘了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只有多了解中国音乐,才有可能真正学好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