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介绍兰心大戏院的前世今生 记者 郭新洋 摄
■兰心大戏院修缮效果图
百年兰心,是上海城市发展、人文荟萃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她浓缩着海派文化的精髓,也蕴含着关于上海城市记忆的情感共鸣。今天上午,兰心大戏院举行修缮工程开工仪式,这座上海开埠至今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剧场,将暂别观众一年,并以更新的现代剧场设施和更“旧”的摩登样子重返人们的视野。
保留城市记忆
兰心大戏院是中国依然在使用的最早的欧式剧场,在外观上诠释了中西合璧的新古典主义,1994年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此次修缮既要让时光驻足、留住回忆,又要嵌入时尚、现代之风,对整个修缮团队提出巨大考验。
担任此次兰心修缮工程总顾问的是年逾八十的高级建筑师章明,对“老建筑”情有独钟的她先后修缮了百余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其中包括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海音乐厅等。对于“百年兰心”的修缮,章明表示,修老建筑当然要“如旧”,可也无需刻意“守旧”,建筑既然记录着历史,每次修缮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材料、修缮技术也在更新,若无丝毫创造性,即便你想要“复原”也是困难的。用新方法来修缮老建筑,才能让其“旧”得坚固,“旧”得自然。
重新回归的兰心,将一一保留并修缮富有历史感的转角大门、雨棚、屋外老建筑特有的铸铁雨水管。标志性招牌“LYCEUM”百年之后又将重新树立起来。若是对老建筑感兴趣的人们会惊喜发现,那就是老照片中兰心大戏院最初的样子。观众厅的墙面与天顶也是此次“复刻”的重点,力求还原上世纪30年代的“原汁原味”。而此次新增的拓展空间如化妆间、卫生间等功能性设施,也将遵循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流行的装饰风格,地砖采用马赛克拼花,墙面采用手工面砖配合定制腰线及造型踢脚板,古典主义风格与海派摩登在此融合。
打造现代剧场
修旧如旧,还需吐故纳新。在复原历史旧貌的同时,需要对内部进行现代化的重新规划与升级改造,这就涉及到很多技术难点。演艺场所对隔音的需求,以及现代建筑所追求的保温和节能,都需要在使用现有材料的前提下予以实现。此外,兰心也将邀请专门机构做结构性测评及“加固”工程,以确保这座百年剧场的安全性。
修缮后的兰心大戏院座位数从原本的681个增加到709个,舞台的台口将被适当拓宽,并尽可能增加吊杆,以适应更多类型的演出,如中型音乐剧等。
兰心地处市中心,毗邻多个商业区,占尽天时地利,特别适合孵化白领们喜爱的都市生活戏剧。早在章明读书的时代,她就时常在周末和同学从同济大学倒几次公交车到兰心看话剧。在她看来,这座“小而精”的剧场,最适合演出高品质的小型话剧。
兰心重新回归后,也将邀请国外知名团体进行驻场演出。此外,兰心还将新增一系列体验式功能,如引进剧目主题展、剧中场景体验区、改编剧原著小说书店等,将演出与影视、创意设计等跨界融合,形成文化生态圈,全新定义海派摩登,打造一座“有故事、有品位、有情调”的现代海派剧场。
轻轻掸去历史的浮尘,一座崭新的兰心即将登场。过去,她是近代中国和上海文化的见证者;未来,她将以全新的娇颜迎接上海的繁华与荣光。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