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考试的作文因“雷同”而被判不合格、煞费苦心炮制的科创项目被揭露是家长“捉刀”……近日,一连串的低龄化“学术不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何让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更纯粹些,避免陷入功利的泥淖,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教育问题。
娃娃竞赛
家长“过度参与”
今年本市的中考成绩发榜不久,某考生对“极低”的语文成绩提出复核申请,得到的回复是“评卷中心将该考生作文答卷评定为雷同卷”。所谓作文雷同,实质就是对“范文”的高度模仿。事实上,“作文必须背范文,考试只需改头尾”,已是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个“通行法则”。
除了作文教学存在“不诚信”的问题,青少年的科创竞赛更是长期被指“猫腻”盛行。日前,昆明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凭借C10orf67技术研究结直肠癌的论文,获得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大奖,经调查核实,该成果实为家长“过度参与”,大赛组委会已声明要收回奖牌和证书,家长也做了书面道歉。“除了昆明这位小学生的研究课题,武汉两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成果、重庆中学生研究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的获奖成果,都引发了人们的强烈质疑。”宝山区青少年科普促进会会长吴强表示。
社会舆论更关注的是,为什么普通网民都能看出“有假”、提出质疑,而这些出自小朋友之手的研究成果,却能经过一层层的专家评审、甚至面试答辩,最终获奖呢?有基层科技指导老师表示,现在一些青少年科创比赛的评审都有“潜规则”,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如果没有成年人的“过度参与”,孩子的作品几乎是获不了大奖的。
学术诚信
应该从小抓起
章老师是本市一家区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指导教师。他说,近几年,“基因”“抗癌研究”等前卫课题,在青少年科创大赛中屡见不鲜,试问,一名十多岁的孩子,学业繁忙、知识储备有限,怎有可能成为这些“高大上”实验的主角?在筛选青少年科技创新课题时,是否符合年龄段认知水平、课题是否来源于生活,是两条非常重要的标准。例如,该区规定小学生不允许进行动物实验,一方面是出于安全和健康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解剖实验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难度过高。“父母从事科研工作,对孩子来说当然是好事,关键是父母要清楚,自己想给孩子的是什么。”章老师说。
在上周末的首期“外滩教育论坛”上,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直言,对于青少年科创活动、科创比赛,家长“不能缺位,但也不能越位”,家长的角色可以是陪伴而不能是代劳。科创活动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更注重真实的过程体验。
据悉,教育部最近已就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发出通知,被坊间称为“学术诚信就应该从小抓起”。通知要求各竞赛主办单位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面开展一次自查,对以往获奖项目的真实性、独创性进行复核。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